大众新闻网 > 旅游 > 正文

桐庐美丽城乡 点亮美好生活

时间:2016-10-18 15:22:17 来源:大众新闻网

最近,在浙江桐庐县,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开始了——在中国(杭州)美丽城乡教育培训中心(基地)里,“课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在桐庐的生动实践,“学员”是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县长、乡镇长。

桐庐不仅美丽城乡独具竞争优势,而且美丽城乡共建共享,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致城乡

“桐庐,城像城、村像村。”这是许多人初到桐庐最直观的感受。

在桐庐县领导看来,绿水青山、全域景区就是桐庐的“金名片”。“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桐庐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县域,以景点标准建设每个镇村。

位于县城的公园山公园,如今是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首选。那里原本是破旧拥挤、杂乱无章的“渔民村”,两年前被列为县“三改一拆”的重点对象,县里出资3400余万元,并在城区建设安置房。

渔民许章元彻底告别居住半个世纪之久的棚屋,分得两居室一厨一卫套间,他对记者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享福了。”

公园山公园是近年来桐庐建成的20多个城市公园之一。此外,桐庐通过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迎春南路、滨江沿江一纵一横“T”字景观轴。

在环溪村,游客慕名而来,村民们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容灿烂。从治水到种花,从农村垃圾分类到古村落文化传承,环溪一直在领跑。

“没有大拆大建,全靠整治提升,环溪可以看、有得看、蛮好看!”村委会主任周忠莲很自信。

从环溪,可以窥见桐庐乡村的全景——近几年,桐庐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整治、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安置、农村住房改造等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镇村生态建设的资金达3.8亿元,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一大批乡村开始“逆袭”。

目前,桐庐正全力打造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以及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四大新平台。无论在新城还是老城,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处处能感受到生活之美。

活力城乡

“中国最美县城”桐庐,“气质”很特别——入城,迎春南路两侧高楼林立,集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业态;进村,183个行政村里,景观特色、古村落文化体验、乡野田园、农业特色旅游如火如荼……城市与农村,竞相迸发活力。

“美丽经济”,是桐庐的奥秘所在——以最美县城、美丽乡村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与美丽生态、美丽城乡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江南镇荻浦村利用“五水共治”契机,将牛栏变成咖啡店、猪栏变成茶吧,以此引爆乡村旅游,去年仅停车管理费就直接为村集体创收40余万元。

分水镇新龙村,原本是需要渡船才能进入的偏僻之地。随着路通桥通,村里已有43家农家乐、精品民宿,养生、漂流、帆船、房车营地、摄影基地等新业态正在生长。去年,新龙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多元。

在桐庐,还有不少“空心村”迎来了二次创业的机遇。当地出台了“乡乡有民宿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打造20多个民宿特色村,一些已经在城里安家的农民,可以自愿将在农村的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再统一出租给城里人,农民又增添了一笔收入。

目前,全县共梳理农村闲置房2052处,盘活325处闲置房源,整村(自然村)盘活利用7个,在建、签约和在谈项目近50个,激活“沉睡的资源”。

全域联动、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美丽经济最终化为人们的美好生活,人人都能拥抱幸福梦想。桐庐不仅吸引上海瑞金医院、杭二中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落户,惠及民生,而且进一步点燃创业创新的热情——作为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桐庐日前出台深化“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建设方案,预计投入3000余万元,为创业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和美城乡

“桐庐的实践,为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典范。”今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在调研报告《美丽桐庐——桐庐生态文明实践》中如此评价。

桐庐的最大优势是生态,这已是桐庐人最大的共识。除特殊情况外,不准砍一棵树、不准填一座湖、不准卖一块石、不准挖一粒沙、不准出让一座石塘的“五个不准”,贯穿于美丽城乡建设。近3年,全县共否决各类不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500余个,关停污染企业1000余家。

良好的生态,让人们轻盈地呼吸,明亮地生长——桐庐率先实现域内河流“随处能游泳、随时能游泳”的目标,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优于入境断面水质。去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

和美城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有共享,也有共建。桐庐“百姓日”活动年年都被百姓交口称赞,其中,作为重头戏的政府开放日常态机制,每季度邀请各村、社区、企业等选出的200多名市民代表参观政府办公场所、参加政民恳谈会,与县领导“零距离”,现场提出意见、建议,解决了不少民生难题。

与此同时,桐庐在全省率先开展“基层走亲”活动,自带铺盖住夜蹲点、通过“白访夜谈”的方式开通民意“直通车”、把调研和解决问题结合,这样的走访已成为桐庐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习惯和风尚。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如果唐朝诗人韦庄1100多年后故地重游,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桐庐美丽城乡,不仅是一幅山水实景画卷,更是一幅百姓共享成果、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

编辑:news11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