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科技 > 正文

王者亦分高低 索尼A1与三星Q8C对比评测

时间:2017-09-12 09:44:34 来源:

国内消费升级浪潮愈演愈烈,在彩电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之下,高端电视产品反倒迎来市场新高点。采用OLED显示技术的索尼BRAVIA A1(下文简称A1)和采用量子点QLED技术的三星Q8C作为当前高端领域的两款标志性产品,也分别诠释了不同显示技术阵营的真正实力。那么代表未来显示技术的OLED与以液晶为本质的QLED电视,究竟孰强孰弱?本文即将从多个维度对两款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一一解答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

image001.jpg

首先让我们快速了解此次对比的两款产品及相关技术:

索尼BRAVIA A1(65寸)

当索尼用Z9D铸就液晶电视领域王者地位后,在今年CES上,索尼首款4K HDR OLED电视BRAVIA A1的发布则是向OLED阵营发起了新挑战。采用了业内最前沿的OLED屏幕,再加上4K HDR图像处理芯片X1进阶版以及独家银幕声场等黑科技的强力加持。从2007年索尼发布全球首款OLED电视至今,十年磨一剑,OLED电视BRAVIA A1无疑是索尼为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所交出的满意答卷。

QQ截图20170908180038.jpg

索尼A1

三星Q8C(65寸)

同样源于CES上发布的年度旗舰,三星Q8C量子点电视则是向消费者推出其主打极简设计以及量子点高画质的老牌特性。作为每年仍“顽固”咬住量子点不放的三星,此次的新品,官方也打出了标称可呈现高达1500-2000nits峰值亮度,且是全球首台能够还原100%显色的电视产品。而在量子点技术光辉下Q8C也拥有着4K分辨率和三星一贯坚持的4200R曲率屏幕,相比上一代三星液晶电视色彩飞升明显。

cn-feature-qled-q8c-qa65q8camjxxz-66076310.jpg

三星Q8C

显示技术对比

首先从两种显示技术的本质说起,三星Q8C采用的量子点技术实际上只是液晶的“变种”而已,其本质上仍为液晶电视。近年来通过小于100nm以下的无机物纳米材料激发后发光的原理,量子点技术替换了传统的白色LED背光+液晶粒子,形成了目前主流的蓝色LED背光+红绿量子点薄膜的“半成品”解决方案。从显示结构看几乎与传统液晶面板一样,但使用了更为纯净的红绿色量子点,因此从色域图标准看,在红色绿色方面略占优势。当然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黑色不纯、漏光、曲面工艺成本高等在此阶段的量子点技术上均没有明显改善。

尤其在屏幕的曲面特性方面,业内一直在液晶技术屏幕的曲面效果和成本考量上存在诸多争论。曲面屏确实更有噱头,受限于产品定价、价格战等客观因素,此类“硬屏”产品在曲面工艺上的过多花费势必会影响到真正能够改善画面品质相关硬件和技术的应用(如更好的处理芯片、更佳的色彩技术),这也是大量厂商对曲面屏采取保守态度的根本原因,三星在此方面可以说是较为大胆。

image005.jpg

量子点结构实际上与传统液晶面板相同,仅替换了背光和发光部件

image005.png

三星Q8C铭牌“暴露”了其液晶结构的本质

而在索尼BRAVIA A1为代表的OLED技术上,OLED在面板结构上明显优于目前电视市场的其它显示技术,在面临传统液晶面板遭遇的各类问题上,索尼BRAVIA A1的OLED面板的结构能够通过完全关闭区域中的OLED光源达到真正的纯黑效果,在对比度、暗部细节表现等方面都具有革命性的先天优势,也更有资格代表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

当然对于我们上述提到的曲面屏幕应用问题,虽然索尼BRAVIA A1并没有采用曲面设计,但实际上OLED的柔性特质,使其成为目前市面上最适合做曲面屏的显示技术,且在成本上几乎不会存在更多花费,当然对于曲面屏幕的选择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厂商对于消费者关注点的响应。

image006.jpg

OLED发光原理

image007.jpg

索尼BRAVIA A1采用的OLED拥有纯黑、柔性材质、厚度薄、对比度高等特点

性能实测-实际显示效果对比:

色域是衡量电视机画质优劣的技术指标之一,理论上色域越高即代表其所能呈现的色彩越丰富。小编用校色仪Spider elite 5,对这两款旗舰产品进行了测试(由于是民用级的仪器,测试可能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image009.jpg

索尼A1色域测试结果:94.6%NTSC

image010.jpg

三星Q8C色域测试结果: 100.8%NTSC

测试结果显示,索尼A1的色域为94.6%NTSC,而三星Q8C的色域则为100.8%NTSC。如前文所述,采用量子点技术的三星Q8C的色域值更高。色域其实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但色域与色彩表现成正相关毕竟只是理论概念,一个机器系统的色域高固然是优势,但更重要是如何将这优势表现出来。

两款旗舰从画面色彩、对比度、画面细节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甚至完全不同的风格,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屏拍画面,详细聊一聊两者的画质实力(均是在两台电视默认设置情况下,通过固定的相机参数拍摄所得)

image009.jpg

上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索尼A1电视上的水花层次和细节更丰富,水花反射的光线和阴影之间的对比反差非常明锐。相比之下,三星Q8C上的水花细节表现不如A1,层次更分明。

image010.jpg

在这组图片中,三星Q8C在亮度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是索尼A1画面中墙壁纹理甚至窗户里的窗帘颜色都得以精准展现,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及立体感。而三星Q8C相比之下则略微欠缺,墙壁上的细节丢失明显。

image011.jpg

上文我们提到色域值仅仅从理论上证明色彩的丰富度,在上面的图片对比中,索尼A1的颜色还原更加准确,橙色、黄色、红色的表现都没有问题,同时完美还原了阴影遇暗部的细微色彩变化,而色域较高的三星Q8C反而存在少许偏色现象,有些失真。

image012.jpg

高光比的画面中,索尼A1能够有效控制高亮部分不过曝,暗部细节有所保留,画面中处于强光部分的纹理仍然清晰可见。但三星Q8C在细节还原方面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乍一看亮度很高,但是高光部分过曝比较明显,没能将HDR高动态范围内容的特点(即亮的有细节,暗的有层次)给体现出来。

其实从以上对比图中不难看出,采用了QLED量子点显示技术的三星Q8C画面色彩极为鲜艳,同时因为画面过亮,总给人一种“刺眼”感,这种情况在昏暗的房间显得尤为明显,长时间观看可能会对用户视力造成损害。且本质上属于液晶电视的Q8C发出的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会直接会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损伤;反观索尼A1的表现就完美了许多,虽然色域值不及三星Q8C,但画面的颜色还原准确,且因为是自发光,可以有效避免背光频闪刺激,即使长期观看也不会有刺眼的情况发生,宛如置身真实场景之中。总而言之,从技术原理上来说OLED电视A1比量子点Q8C更加护眼。

性能实测-对比度测试

同时在对比度方面,基于索尼BRAVIA A1与三星Q8C本身显示原理的不同,以及索尼X1进阶版图像芯片芯片对于4K HDR的介入,能大幅提升电视画面表现力。从下图星空画面的处理中,两款电视机产品对画面中深邃的宇宙、繁星、地球、星云等多种元素进行处理,考验产品在对比度、黑色表现等综合方面的显示性能。

image015.jpg

image017.jpg

 OLED由于自发光特性,在展现黑色画面时可做到纯黑,A1在对比度测试中能够保持深邃的星空,而明亮的部分细节也非常丰富。三星Q8C虽然背光控制也非常出色,但液晶终究难同OLED抗衡,在展现纯粹夜空的同时,在右下角出现明显的漏光问题,且暗部细节不及A1丰富。

性能实测-区域控光对比测试

区域控光可以让画面中亮的部分更亮,暗的部分更暗,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液晶显示屏的画质。不过,由于液晶本身只能调节灰阶,不能调节亮度,所以即使灰阶达到最高也无法完全阻止邻近区域背光源光线透过,最终结果就是无法获得最纯粹的黑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会有漏光现象存在。在这一点上,OLED则有近乎完美的表现,因为OLED是自发光,不存在背光源的问题,每个像素都可以实现独立精准控制,因此亮部和暗部都会变得更加纯粹。

image019.jpg

索尼BRAVIA A1显示效果

image020.jpg

三星Q8C显示效果

索尼A1由于OLED的特性,明暗部分相当明锐清晰,三星Q8C的整体表现也相当不错,能够通过有效的背光控制增强色彩对比,但是在小白点边缘处还是有不可避免的漏光问题存在。

性能实测-响应速度测试

我们用来测试的是一段帧率60fps的4K分辨率视频,视频中白色圆形会不断快速运动,如果电视机的响应速度跟不上圆形的运动速度就会出现拖影甚至撕裂现象。为了更加客观地呈现出两台电视的实际表现,我们使用相机的高速连拍功能来进行记录,定格小圆形在运动过程中的瞬间状态。

索尼运动画面响应速度测试(GIF)

索尼高速运动画面响应速度测试(GIF)

三星运动画面响应速度测试(GIF)

三星高速运动画面响应速度测试(GIF)

外观设计对比:

显示技术的选择同样也使得索尼BRAVIA A1与三星Q8C也有截然不同的外观表现。索尼A1在设计上诠释了“惊艳”二字, A1系列获得了2017年红点奖产品设计奖最高奖,秉承“Slice of living极简生活”的理念,突破了既有的设计思路,舍弃了底座,整台电视平板化,最终无论是显示屏幕还是支撑板都被简化成最为简约的平板板状结构,这样的设计在电视设计历史上前所未有,打破了以往电视机外观设计的桎梏。

image022.jpg

索尼BRAVIA A1使用无底座设计

image023.jpg

索尼BRAVIA A1细节出众

从侧面可见,索尼A1的无底座设计思路是通过设计一块背部支架而支撑的,除了时尚感外,其优势还在于当消费者在桌面使用产品时不会在受到底座审美的约束,而在挂壁使用时,底座与屏幕能够更好的与墙面融合,不会存在底座拆除后丢失或无处摆放的尴尬。

image024.jpg

索尼BRAVIA A1侧面纤薄

image025.jpg

索尼BRAVIA A1厚度仅为7.11毫米

同时底座与屏幕的一体化也使得大量的显示接口、控制单元被集中到屏幕之外,使得整个屏幕相对更为轻薄,屏幕与边框无缝完美融合,实测厚度仅为7.11毫米,相比过往电视机产品,BRAVIA A1在挂壁后显得更为轻薄。

三星Q8C则使用了传统的电视机结构,中规中矩屏幕、支架的结构模式,其为一款4200R屏幕曲率的65寸产品,采用了三星惯用的金属风格。作为一款当下时代的主流电视机产品在外观时尚度上符合传统电视机审美。

image026.jpg

三星Q8C金属风格

由于采用了量子点技术,外加非OLED曲面屏在制造工艺上本身难度较大会稍后厚与非曲面屏幕,在屏幕结构上稍显“厚实”为11.71mm。

image027.jpg

三星Q8C厚度11.71毫米

性能实测-音频测试:银幕声场技术力压三星Q8C

说到音频就不能不提及索尼A1的黑科技创新“银幕声场”技术,通过机身背部的驱动单元带动屏幕振动来发出声音,能有效识别画面主体,并对音源位置进行精准定位,最终实现惊人的“音画合一”效果。此外,为了强化低频表现力,索尼A1在支架内还内置了一枚低音炮,相当于这款电视具备了完整的2.1声道配置。配合索尼独有Clear Audio音频优化技术以及S-Froce前前置虚拟环绕声技术,可以营造出令人满意的多声道环绕效果。

image028.jpg

背部BRAVIA标志

 

索尼BRAVIA A1发声原理图

image030.jpg

索尼BRAVIA A1低音炮

三星Q8C的音响系统采用了4.2声道,内置低音扬声器,总输出功率达60W。此外,三星Q8C还支持杜比音效和DTS编解码。由于采用了弧形面板设计,因此声音拥有一定的包围感。

在音频测试部分我们分别试听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试音音频,整体而言,索尼A1和三星Q8C在高、中、低三频的表现较为接近,均能较为出色地演绎出各个频段的细节变化。基于DSP等技术的运用,索尼A1在定位音源位置和营造空间方位感方面,比Q8C有着更加出色的表现。

索尼音频.jpg

音频测试

部件人性化细节

从背部看索尼BRAVIA A1为支架设计了中灰色的后盖,使得整个后支架与整体形成融洽的美感,轻轻一扣即可方便拆卸,下侧则能够走线。拆卸后即可见挂壁安装孔和背部接口,包含四个HDMI高清接口、USB3.0接口、两个USB2.0接口、视频音频接口和网络接口。

接口与底座浑然一体,在挂壁后仍然能够方便地连接线材。

image032.jpg

索尼BRAVIA A1背部

image033.jpg

接口配置

三星Q8C则使用传统背部布局,通过一条连接线将一个主机盒与屏幕连接同样为电视机提供4个HDMI接口和3个USB接口配置。当然如果需要挂壁使用,主机盒依然要一个安放位置,背部的接口在连接线材之后依然会显得凌乱。

image034.jpg

三星背部

image035.jpg

外挂主机盒

系统易用性对比:安卓系统应用多易上手

索尼BRAVIA A1搭载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安卓系统,目前已升级为安卓7.0版本,拥有庞大的第三方适配资源。而在当前消费者极为关注的互联网资源方面,索尼BRAVIA A1内置了华数、QQ音乐等国内领先的内容应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盲约》、《人间至味是清欢》等都可以通过索尼BRAVIA A1收看。

索尼BRAVIA A1搭载了安卓智能电视系统(GIF)

三星Q8C搭载的则是三星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一款基于Linux的智能操作系统Tizen,这是一款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都较为陌生的操作系统。整体操作的流畅度、界面逻辑都没有太大问题,但该系统的第三方应用较为短缺,一些在安卓系统上极受欢迎的应用软件可能并不存在于Tizen平台上。而在互联网资源方面,三星Q8C内置的是芒果TV,内容相对有限,主要是湖南卫视的节目以及少量热播剧集。

三星Q8C搭载了Tizen智能电视系统(GIF)

功耗、辐射对比

业界一直有传闻表述量子点技术电视在能耗上有一定优势,但从实际测量情况观察,相比传统液晶电视而言,三星Q8C代表的量子点电视确实在能耗上有一定优势,然而在经过3小时连续播放后的功耗测试后,相比于使用OLED的索尼BRAVIA A1,稍显耗电,但两者在耗电方面的成绩都可圈可点。

image041.png

索尼BRAVIA A1实测耗电0.33度;三星Q8C为0.55度

接着我们再来看下这两款电视的电磁辐射水平,距离1米时,索尼BRAVIA A1的辐射强度为0.16μT,三星Q8C的辐射强度分别为0.44μT;距离3米时,两者均为0。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主要的区别可能来源于显示技术的差异。

image042.png

三米测试电子辐射都为0

 

索尼BRAVIA A1与三星Q8C对比总结

通过以上对索尼BRAVIA A1和三星Q8C的详尽对比评测,相信大家对这两款电视的整体性能应该已经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在外观设计上,两款顶级电视都各具特色,相较之下,索尼BRAVIA A1以无扬声器及底座的颠覆性设计堪称将极简美学发挥到极致,打破了我们对电视外观的既有认知,可以说更具未来感。

画质方面考量源于两者显示技术的博弈,基于索尼4K HDR X1进阶版图像芯片,索尼BRAVIA A1充分释放了OLED的诸多先天优势,画质表现堪称参考级表现;而三星Q8C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液晶“地基”的量子点技术,在细节、背光控制、对比度表现等方面均弱于OLED电视A1。

在音频方面,三星Q8C搭载的4.2声道传统音响系统与索尼BRAVIA A1搭载有银幕声场技术的系统相比,在声音的空间感、立体感方面相仿,但对于消费者观看时的直观体验来说,索尼BRAVIA A1所见所听的音画合一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方向。

操控界面方面,索尼BRAVIA A1搭载的安卓系统,在程序数量、易用性、扩展性方面显然更强,并且在片源质量、数量方面也体现出了内容优势,可以充分延展客厅娱乐方式。而三星Q8C搭载的操作系统在扩展性以及内容资源的丰富度上稍逊色一些。

无论是索尼BRAVIA A1还是三星Q8C,都是面向对音画质有一定追求的高端消费者,谁能够最终凭借画质、音效、体验征服消费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主观变数。当然从科技的角度来讲,索尼BRAVIA A1所代表的OLED正在日益庞大和发展中,其势头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力改变着家庭娱乐消费的方向,OLED领域在老大哥索尼的加入后也正开启着全新的革新时代。

编辑:news11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