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综合 > 正文

全民科普:脐带血存储不靠谱?跟“脐带血无用论者”讲讲理 !

时间:2018-05-14 20:41:59 来源:

 5月11日,一篇名为《花2万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不靠谱!专家:过量抽取或对新生儿身体有害》(转载同文《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经久不衰”的忽悠》,下简称《忽悠》),再一次将“要不要存储脐带血“的问题推到大众面前。

  媒体对于脐带血储存问题的关注和报道,本应是一次让公众了解脐带血价值的机会,但该文章内容却偏听某“专家”一家之言,且缺乏对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科学常识的考据,导致文章多处充斥不实论断,不仅为社会公众带来了极大的误导,更对从事和研究该领域的医学工作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该篇文章中的种种谬谈,用现阶段的医学证据,为大家进行科普。

  1、白血病是单基因病?没有这种“科学认知”

  《忽悠》一文中采信较多的一位采访对象是“有着医学背景”的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主任王德明。这位王德明主任也曾面临“是否保存即将出生孩子的脐带血”的选择,但他凭着自己的“医学背景”积累,“没有盲目相信脐带血公司工作人员的解释”,而是“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言之凿凿地得出结论:“我没有查到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反倒是查到了自体脐带血无法自救的报道。”

  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且待下文“实锤”反驳,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德明主任认为“保存脐带血能自救白血病的理论不成立”的依据竟然是:“根据目前的科学认知,白血病是单基因的基因病,没有先天性基因缺陷一般是不会得白血病的。”随后,他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储存脐带血”。

  对于白血病诱因,科学界早有定论。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1997年就发表过《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的文章,指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仅有5%与遗传因素有关。由原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科普项目于2017年8月30日贡献、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段明辉认证的百科词条“白血病”这样描述: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常见病因为由病毒感染(RNA病毒)、化学物质、放射线和遗传导致。

  《南方日报》健康周刊2016年8月9日一篇题为《花大钱存脐带血,有没有必要?》的文章里,就此引用了曾有过3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成功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即“再障性贫血”)、1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经验的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孙媛教授的观点。

  她认为:“白血病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如果是先天白血病,那么储存的脐带血确实不可用。但研究认为,绝大部分(90%以上)的白血病是后天获得的,和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污染、病毒等有直接关系。这种后天的白血病就可以利用自体脐带血进行移植治疗。”

  另据《齐鲁晚报》报道,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免疫学教授、血液学博士汪成孝也曾说:先天性占比例很小,如果儿童在半岁至1岁期间发病,有可能是先天遗传因素导致的,而后天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白血病发生,如环境污染、房屋装修、食品农药残留、滥用药品、病毒感染、放射线辐射等。

  2.“没查到”自救案例?非“没查到”而是“没查”

  至于《忽悠》一文采信王德明“没有查到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并引用“2013年东方卫视报道的上海市民李先生的宝宝康康患了白血病,却没能用上此前保存的脐带血”的案例,直指“脐带血存储无用”。此举,要么是选择性忽略干细胞领域医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众多成果,要么就是严重地偏听偏信,有失媒体人起码的职业操守。

  今年是2018年,距离世界首例通过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疾病“范可尼贫血症”整整30年(1988年由法国医生Gluckman完成)。30年来的技术推动和发展,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在许多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稍微了解一点白血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都应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都是有效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更有白血病患者从脐血干细胞自体移植中受益。

  美国权威医学期刊PEDIATRICS(《儿科学》,2016-2017年影响因子 5.705)早在2007年(详参PEDIATRICS 2007; 119(1)e296–e300)就报道了首例接受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案例,该案例中的3岁女童在确诊10mo时接受化疗,之后发现复发,并在最后接受了自体脐血移植。之后的20mo 该女童“处于完全缓解之中,并且十分健康”。该论文专门就该案例进行了充分讨论。

  在国内,《齐鲁晚报》也曾于2016年报道过一例在2013年通过接受“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父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进行联合移植”的白血病病例,病例中的患者是仅仅3个月婴儿,但排除先天性白血病之后,医生结合家长意见为小患者制定了脐血移植治疗的方案。2013年10月,使用自存脐带血救治后的小患者“血象恢复,其他指标平稳,顺利出院”。

  3. 脐血无用?脐带血移植的“战场”在扩大

  30年来,脐带血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广。据医疗APP“丁香园”报道,美国纽约血液中心(NYBC)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脐带血已用于 80 多种疾病的治疗:血液疾病,如再   生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癌症,如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肉芽肿病、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粒细胞缺乏症、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良等。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以脐带血应对上述多种疾病的案例(含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层出不穷,感兴趣者可以自行查询。

  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的再生医学临床研究中,脐带血被用于治疗以下疾病:自闭症、脑性瘫痪、小儿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后天性耳聋。

  2017年2年17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中对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应用疾病范围进行了规范,指出“1. 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等。(2)非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2.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参照本规定。”

  上述相关统计和文件,更间接地证明了脐带血移植目前可临床应用的领域正在国内外越来越广。

图片3.jpg

  4. “鸡肋”?“谬论”或斩断造血干细胞重要来源

  《忽悠》一文,多处着墨宣扬存储脐带血是“鸡肋”的言论,意图给人造成“脐带血不靠谱”的印象,有意无意之间,或将斩断医学工作者们获取造血干细胞的一大重要来源。

  这里应该清楚的是,目前脐带血来源早造血干细胞已经与骨髓、外周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一样,成为临床移植的重要来源。并且在长期保存后,仍具临床移植活性。已有报道指出广东脐血库曾用一份冻存长达15年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功救治一名 11 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女孩,成为国内临床应用脐带血冻存年限之最(移植前复苏活性检测高达 94.2%)。

图片4.jpg

  5. 多采了本属于婴儿的血液?“晚断脐”尚有一桩公案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忽悠》一文提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说法:“脐带血储存机构的平均采血量超过100毫升,占初生婴儿全身血量的1/3到1/2,危害显而易见”。还以此推断“为了获得更多脐带血,采集机构往往要求尽量早断脐,甚至有的采脐带血行为发生在产后数秒之内”。

  以一个新生儿平均体重3.2kg、新生儿血液占体重比为10%计,新生儿血量大约为320毫升,如果采血机构采集的脐带血超过100毫升的话,的确占新生儿血量的近1/3。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该文作者显然卖弄了一下语文水平,占比1/3并不是抽取了新生儿体内血液的1/3。

  这里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脐带血无论如何采集,都是在断脐之后采集,且采集的脐血也不尽然来自脐带,胎盘内也有少量脐血。那么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新生儿从断脐那一刻起,他/她体内的血液含量仍占体重的10%,而并非“强行”从新生儿体内抽取近1/3的血量,更无有“有违伦理,更损害新生儿健康”之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脐带血干细胞的存储,并不是完全按照脐血量的多少定义的,而是按照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数或CD34+细胞数来取舍的。一般而言,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数多于1x108个(约需65毫升)就算脐血采集合格。脐血采集量与分娩方式、婴儿体重、胎盘娩出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孤立地定论“为增大采血量而不顾伦理道德”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脐带血的采集者都是为产妇服务的医生,难道他们都是没有原则的吗?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面对网络上的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本着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读,科学看待脐带血储存的价值。不能用无知和片面,诋毁一项发展了30年的“救命术”。 相信随着脐带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在更多疾病治疗领域得到应用。

编辑:邹沛霖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