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大众评论 > 正文

山寨赛事,营销“神话”遮蔽教育理性

时间:2018-02-23 12:38:39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近来,一些山寨离岸社团举办了五花八门的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赛事,只需要花几十块到几百块,就可以在网上报名参赛。据了解,这些比赛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欢迎。这类国家级甚至冠以国际比赛名义的赛事,究竟是什么来头?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比赛,一般出国的费用基本万元以上,不仅山寨成分高,更与培训、旅行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青少年比赛产业链。(2月22日中国之声)

“孩子的钱最好挣”,在山寨社团举办学生国际竞赛的红火生意中,这一经典判断再次得到应验。在不少家长看来,送子女出国参赛,已成为所谓“精英教育”的标配。为此,其甚至陷入了一种只重噱头不问来头、只讲形式不顾品质的偏执认知之中。形形色色的山寨社团,敏锐捕捉到了中国式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愿以及强化教育投资的蓬勃欲望。于是,一番天花乱坠的营销包装之后,那些原本简陋粗糙的“国际赛事”,也就变成了极具迷惑性的精心陷阱。

“办赛收钱”作为评奖经济的惯用手法,实则早已有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灰色生意,近年来颇有向青少年市场不断蔓延的趋势。之所以如此,无疑有着一系列现实肇因。比如说,教培产业的不断做大,大量的补习、培优、培训机构发展壮大,并且越发高端化、细分化。这些商业机构在“山寨国际赛事”的走红过程中,客观上发挥了中介、推荐和鼓动的作用……山寨社团与培训机构的合流,共同兜售了一出“出国参赛,走上人生巅峰”的虚幻剧目。

媒体调查发现,此类山寨国际赛事,往往与培训、旅行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青少年比赛产业链。而从披露出的典型案例可知,家长们大多对类似的赛事深信不疑,认为其当真能让孩子站上国际舞台,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比高下——之所以会有如此严重的偏知偏信,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源于教育领域话语权的转移。相当长时间以来,市场化、商业化的教育机构已然取代了公共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并重塑了部分公众的教育观。受此支配,出国游学、参加比赛等高消费项目的合理性、功能性,被极力夸大,家长们听之信之、乖乖买单。

一个显然的逻辑是,被商业力量所支配的“市场化教育”,必然会趋向于兜售各式各样的高消费项目从而攫取超额回报。当家长们被一种耸动的、浮躁的情绪所熏染,而变得焦虑、变得恐慌、变得膨胀,那么他们大概率会丧失基本的判断力,直至毫不觉察就掉入诸如“山寨赛事”之类的吃钱陷阱。讽刺的是,当一些家长们乐此不疲地花钱培养孩子,他们不知不觉间已经将“教育”简化成了某种砸钱游戏。

被误导的家长们,模糊了教育投资与教育消费,混淆了教育规律与市场“故事”。这之后,山寨社团的奇葩赛事赚得盆满钵满,并不令人意外。

编辑:news18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