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各地 > 正文

董亚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

时间:2018-01-13 17:28:37 来源:|1

       2017年11月,由著名导演郑晓龙、刘雪松执导,著名演员张嘉译、王珞丹领衔主演,刘衍辰、范琳琳等新锐演员共同出演的年度医疗题材剧《急诊科医生》火遍朋友圈,吸引了众多剧迷。剧中医生护士们的妙手仁心,演绎了医护工作的不易,男女主角也获得了观众们一致的好评。

        在这部电视剧中,与急诊室同步引起观众注意的,还有ICU。

        ICU,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症监护室,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这里,收治的都是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同时;ICU又是一个离生的希望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时刻都在演绎着生命奇迹。

       在很多人眼里,ICU病房是医院的“禁地”,常人往往谈之色变。无论是门内徘徊在死亡线上的重症患者,还是门外焦急守候的家属,这块封闭的区域,总令人感到压抑、好奇,并充满希望。

       记者走进ICU,感受最深的,是白衣天使在生死线上,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而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爱岗敬业,他被称为铁人

      1月9日,星期二,“三九”第一天。

       大雪后的霍州在阳光的照耀下依旧十分寒冷。一大早,董亚平像往日一样带着科室医生走进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

      董亚平,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霍州市人民医院ICU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1994年7月从长治医学院       本科毕业后,他分配至霍州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经待在这里23年。

      记者跟随他第一次走进该院6楼的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时,立即被眼前从未见过的一幕幕场景震撼了——

      透过玻璃墙,一名生命垂危的病人靠呼吸机起伏的胸膛;一个个精密的仪器,屏幕上闪烁着代表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数字;“滴答、滴答……”各种仪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低沉的音乐,医务人员或埋头记录仪器上的数据,或检查病人的情况,或帮昏迷的病人按摩,脚步匆忙却有序……

       ICU医生和护士的主要责任是监护及抢救,只要病人心跳、呼吸等指数一有变化,他们马上就要采取措施,每分每秒对于患者都是生死攸关的,抢救一个病人有时需要几个小时。终于可以坐下来了,还要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的病历,为查房做准备。

        董亚平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在这样忙碌着。

        工作间隙,董亚平告诉记者,1994年他从医学院毕业后,就走上了临床工作岗位。当时,年轻气盛的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立志做一名好医生,帮助和救治更多的病人远离病痛折磨。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不少困惑也接踵而来。

         原来,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技术和医疗设备的落后,加之专业的高风险,脑外科专业几乎无人敢问津。在临床上,许多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救治,有的在治疗中转院,甚至放弃治疗。

         目睹这一切,董亚平做出选择,到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

         一年的进修学习结束后,董亚平回院后的第一例患者,是一位别人看来“没病”的老人。事实上,这是一种在CT片上和脑组织密度相同的大量血肿,这种血肿对脑组织造成严重的压迫,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老人经开颅手术后,很快得到康复,董亚平由此声名大震,当时周边县市的患者蜂拥而至,有时一天要连续做好几个开颅手术,甚至经常半夜被叫醒去医院做手术。

         两三年内,董亚平手术病例达到三百多例,绝大多数效果良好。

         很快,董亚平在医院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学科带头人。而他,依然坚持在一线,在病房中观察病人,经常是几天几夜不回家,医院的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铁人”。

         2004年12月,正值董亚平参加工作整整十年,霍州市人民医院决定筹建重症医学科(ICU),任命年仅34岁的董亚平为科主任。他的心情是又喜又急,喜的是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急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县级医院创建ICU谈何容易,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付出超常的努力。董亚平拿出了舍我其谁的气魄,凭借十年丰富的医学积累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艰辛的危重病医学生涯。

        面临专科医生少、任务繁重的现实,董亚平把病房当成了家。这里的医生、护士把他当成主心骨,病人和家属说他是生命的保护神。董亚平说,ICU医生就是与时间赛跑,分分秒秒都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希望。为此,他总是时刻准备着。

        在家庭和事业的天平里,董亚平把时间留给了患者,常常记得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却把家里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 他对家庭充满歉疚,也感谢家人的支持和付出。虽然有时也会被误解、被刁难,但这些都无法动摇他对于这份职业的信念。

高速路上,他跑下车救起一个病人

        在董亚平的内心,始终激荡着对患者、对生命的热爱。从选择医生职业的那一刻起,他就深知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从医23年来,他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她的使命,把病人的需要当作自己最大的追求,把爱心和汗水献给了渴望生命的病人,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了救死扶伤的事业中。

       患者刘福莲是霍州市大张镇河底村村民,今年71岁。去年8月30日,她因颅内占位病变术后意识不清20天,被某医院认为“无法救治”,出院返回霍州。

     返回霍州后,刘福莲的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尽最后一份孝心,把老人送到了霍州市人民医院。在董亚平及全科医护人员 共同努力下,刘福莲居然奇迹般地醒来了。通过后期的诊疗,刘福莲老人逐渐恢复了意识,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再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照料,如今,老人已出院,回家静养去了。

     刘福莲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十分感激,感激他们把母亲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其家人专程到医院,给董亚平送来了锦旗……

      这一切,对于董亚平来说,只是他的本职工作。

      记者问及这些年他收到过多少锦旗,董亚平笑笑:“真正的医生谁在乎那些东西呢?治病救人才是我们的天职。”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对在病痛中的患者应该是雪中送炭。他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直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濒临死亡的病人,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但他从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和对医疗的渴望,对所有病人都以敬语尊称。无论遇到性格暴躁还是挑剔苛刻的患者,他都能做到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尽量满足病人的愿望。

       的确,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年来,董亚平始终把方便病人、关爱病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处处以自身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005年一个夏天的夜晚,董亚平从太原出差回来。行走间,他看到高速引道上有一个人趴在地上。此时,来来往往的车辆飞驰而过,均不停留,更无人问津。董亚平立即嘱咐司机停下车,快步来到跟前,发现患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口鼻及耳道出血。借助微弱的灯光,董亚平发现该同志还有微弱的呼吸,他二话没说,当时拨打120,将病人抬上担架。到医院做头颅CT后,他才发现病人的脑内出血,需要手术,但当时无法联系到家属。看到患者口鼻中一直在不断出血,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董亚平一边做好手术的准备,一边不停地清洗呼吸中流出的血液,将已被血迹染了的头发剃除,在家属到来前,及时地做了开颅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闻讯而来的病人家属,拉着董亚平的手,久久不放……

      这件事,被当作霍州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教材,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专题片,广为宣传。

      采访中,董亚平告诉记者,二十多年来,他的手机没有关过机,没有换过号,凡是诊疗过的病人都有他的手机号随时联系。“宁可饭不吃、觉不睡,也要先满足病人的诊疗需求,先为病人解决病痛。”(董杰)

编辑:dz2017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