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环保 > 正文

白鳍豚野外是否灭绝至今无法证实

时间:2018-07-09 09:19:09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安徽铜陵至芜湖段高度疑似白鳍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提供 焦少文 摄

武汉东湖之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有一座白鳍豚馆。虽然馆名中有“白鳍豚”3个字,但馆内的白鳍豚仅以标本形式展出。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与洞庭湖、鄱阳湖内,被誉为“长江女神”。晋代郭璞在《尔雅注》中对它的描述是“江中多有之”,现在却处于“功能性灭绝”。

1980年1月12日,白鳍豚淇淇来到武汉。此后22年里,淇淇一直生活在武汉,直到2002年7月14日因高龄永远离去。淇淇离开,场馆还在,但“后继无”。

武汉与

白鳍豚

历史清晰地记录了武汉与白鳍豚的特殊情缘。

1992年,白鳍豚被选为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

1993年,白鳍豚被选为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吉祥物;

1996年,我国第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2000年,白鳍豚被选为中国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吉祥物;

2006年,白鳍豚当选在武汉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吉祥物;

2007年,白鳍豚当选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吉祥物。

据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豚形象多次登上邮票、纪念币,并多次当选体育赛事吉祥物。直到现在,很多市民都认为,武汉的吉祥物就应该是白鳍豚。

今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中,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刘仁俊讲述了他与白鳍豚淇淇的故事。

1980年1月11日,2岁淇淇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水域被湖南城陵矶渔民捕获。当晚8时,刘仁俊接到从城陵矶水产收购站打来的长途电话后,借了一辆破旧吉普车,与同事冒着风雪赶去。看到被麻绳拖在船尾、伤痕累累的白鳍豚时,刘仁俊十分心疼,连夜将其运回中科院水生所。

“它很聪明,不高兴时会朝我喷水,有一次差点咬到我,看见是我,马上松开了”。从1980年1月12日下午5时至2002年7月14日上午8时,在武汉面积200平方米的池子里,淇淇生活了22年多。刘仁俊和同事们用人类对动物最体贴的关怀来温暖和关爱这头雄性白鳍豚。

22年里,通过对淇淇的饲养,我国科研人员取得了一批成果,使得我国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曾经科考38天未见

白鳍豚

今年4月,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科组组长王丁研究员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供的照片,来源于今年45岁的焦少文。

作为一名曾在西藏服役的老兵,焦少文退伍后成了生态摄影师,擅长拍鸟。今年春天,他在长江安徽铜陵至芜湖段参加了一次民间考察活动。

焦少文记得,4月16日和17日,同行成员中有人称,看到疑似白鳍豚的生物,最近距离80米左右,但没有来得及拍下照片。

“4月18日下午1时55分11秒左右,我的正前方500米左右有3头江豚。离这3头江豚左后方50米至60米的地方,有一个高度疑似白鳍豚出水的画面。当时,我能肯定它不是江豚,因为颜色有明显区别。”焦少文说,“当这一动物第二次出水时,我拍下了照片。”

对长江的大大小小考察活动每年都会进行,考察者或类似焦少文这样的民间志愿者,或来自中科院水生所这样的专业机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长江。

白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也源于2006年在农业部领导下、中科院水生所组织的一次长达38天的考察活动。那次考察活动有来自7个国家的专家参加,王丁是总指挥。专家们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经过38天寻找,仍然没能发现白鳍豚的踪影。2006年底,科考船结束考察活动,在武汉港靠岸。面对媒体记者,王丁心情沉重地表示,此次没能搜寻到白鳍豚,即使不能说明白鳍豚野外灭绝,也足以印证长江中白鳍豚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

根据此次考察活动的结果,2007年,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协会生物信笺》发表报告,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重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2012年、2017年,在农业部领导下,中科院水生所均组织过包括对白鳍豚、江豚等长江生态环境指示性动物调研的全范围考察活动,每年也会组织多次小范围考察活动。遗憾的是,均未发现白鳍豚。

在民间,有志愿者、渔民都曾声称见到白鳍豚。但是,在所拍摄的照片与视频资料中,因为清晰度等种种原因都无法证实白鳍豚的存在。

从“江中多有之”变成如今“功能性灭绝”,重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过度捕捞致使白豚得不到充足食物;

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涉水工程,使白鳍豚栖息地遭到破坏;

工业污染危及白豚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长江航运繁忙,船只噪音污染影响白鳍豚声呐系统,螺旋桨直接带来致命伤害;

违规渔业活动造成白鳍豚意外死亡。

寻找

白鳍豚

王丁表示,对白鳍豚的关注,不仅仅在于确认一个物种是否存在,而是以考察、保护白鳍豚为契机,调研长江,保护长江。

近年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屡次动议将白鳍豚定义为“野外灭绝”,其目的在于客观反映白鳍豚的真实情况,同时警示人类。

“如果有一天证实白鳍豚野外灭绝了,我们就不保护长江了吗?相反,我们更应该保护长江,因为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王丁说,“长江大保护,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白鳍豚、江豚等珍稀物种,更重要的是长江生物多样性乃至整条长江。”

1978年,中科院水生所成立白豚研究组。1982年,王丁加入研究组,从事白鳍豚、江豚和其他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经历了36个春秋。

王丁和他的同事们还将继续研究长江、保护长江。他说:“近年来,长江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殖保护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长江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只要我们一起努力,长江一定会恢复昔日的面貌。”

在安徽芜湖等地,还有许许多多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的成员,年复一年地握着相机,聚精会神地通过镜头观察水面上的每一个动静,生怕错过“长江女神”的倩影。

编辑:news18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