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金融 > 正文

微医八年4轮融资始末 还原“云+HMO”演进 | 深度观察

时间:2018-12-24 12:19:42 来源:
8年征程,微医战略如何进化?

 

只有沉在水底,才能感知水流方向。

——廖杰远

自2010年两岁侄儿十月寻医却终被误诊的经历后,廖杰远便一头扎进医疗健康领域的水底,凭借其对于医疗健康“水向”的感知研判,带领微医守住寒冬,踏过风浪,踩稳政策发力点,插上资本翅膀,打造出一只医疗健康科技独角兽。

8年过后,微医Pre-IPO融资额度创下行业新高,下一步向IPO迈进。

回首望去,4轮融资历程见证微医整合医疗资源供应端和织就微医云的同时,亦可一窥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

初探:情怀驱动 线上挂号直击民生痛点

2009年9月,原卫生部发布《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开展实名预约挂号服务。互联网医疗首次迎来政策红利。

在此之前,廖杰远的主要工作就是“教电脑听懂人话”——他是中国智能语音识别行业开创者之一。

但从家人误诊一事之后,他只有一个念想,即借助IT技术缓解看病难题。“我想到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挂号,把医院的挂号窗口搬到网站。”

2010年,廖杰远创立挂号网(后更名为微医),剑指挂号难题。

政策红利为廖杰远的创业战略开了个口子,但启程仍然艰难。

由于医院身处封闭系统,想要打破壁垒实属不易。而挂号业务属于进入该系统的第一关,痛点突出,难度亦突出。“在任何行业里,但凡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不通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是要通的。越难的地方,往往疏通的价值越大。”

廖杰远决定单点突破,从一家医院作为突破口,先做出成绩再逐渐进入更多医院。

第一个机会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其将5%的号源放给挂号网试水。

为了将该医院打造为全国预约诊疗典范,廖杰远带队前后花费6个月时间,通过首创前置服务器模式,顺利接通医院内外网。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从上海起步,挂号网团队昼夜不停、抢拼速度,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267家医院接入挂号网系统。

但因网络实名挂号属公共服务项目,廖杰远始终坚守“预约挂号永远免费”的原则。因此,挂号业务虽然全面开展,服务量的激增却让挂号网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

基于“在石头缝中也要撕开一道口子”的坚韧,挂号网在2012年1月盼来第一口“甘露”——晨兴创投与风和投资提供的2200万美元A轮融资。

两家投资公司都与挂号网颇有渊源。

前阿里巴巴CTO吴炯,曾是挂号网的天使投资人,后曾出任挂号网执行董事长。在2010年创立风和投资后,吴炯再次相助廖杰远。

 “第一次融资时候,我自己的钱用得差不多了。在那时能投资支持我们的,内心都有一定的情结,这个情结能不能成不知道,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颇让廖杰远感动的是,当时在与吴炯等人聊天时,廖杰远坦承:“你们投钱进来,很可能就打水漂了。”

他们只对廖杰远说了一句话:“没关系,打水漂就当是做功德了。”

加速:风口争雄 1亿美元搭建医疗资源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国内外移动医疗得以迅速发展。

2014年,国内移动医疗被捧上投资热潮的巅峰,累计发生超60起融资事件,单笔融资额过亿元的达27起,总融资金额超100亿元,是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的3倍多;移动医疗APP大量涌现,截至2014年底,国内通过认证的移动医疗APP超2000款。

挂号网迎身立在移动互联网风口。

2013年4月,挂号网推出手机APP,将87%的医院窗口服务平稳转移至手机端,信息在医生、医院、患者之间顺畅流动,业务包括微医院、微医生、微支付三大主要应用,打通一站式就医服务。

挂号网一站式就医服务

搭上移动医疗快车,挂号网从预约挂号为切口,撬动起医院的全流程优化,成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超级流量入口,备受资本与市认可。

2014年10月,由腾讯领投,复星资本、晨兴创投、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1.064亿美元B轮融资,让挂号网刷新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融资纪录。

当时,复星资本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明其看好挂号网的原因有四个:业务角度,微医是国内最大的实名制就医入口,并在医、药、险业务都有布局;管理团队上,CEO廖杰远管理经验丰富,团队获取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强;技术层面,由阿里系工程师带队,技术能力够强;总体而言,微医是所有移动医疗项目中模式最清晰的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腾讯的认可亦让挂号网从默默耕耘不被看好的“老黄牛”突然成为“金娃娃”。自那之后,挂号网逐渐成为行业焦点。

崛起:从流量入口到服务平台 挂号网升级微医

完成流量入口的搭建后,挂号网进入2.0发展阶段。

廖杰远发现,虽然挂号网以流量优势成功连接了医院,但基层民众生病时仍然往大医院跑。“仅仅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比例来引导公众合理就医的效果并不理想,最重要的是,让公众相信能就近找到可以信任的、解决问题的医生。”

2014年,廖杰远提出“互联网分级诊疗”概念,意欲为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搭建桥梁,并再次踩在政策趋势上。

2014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宣布,中国将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尝试分级诊疗。2015年2月,原国家卫计委在当年工作重点中要求“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挂号网行动迅速,于2014年下半年着手以团队医疗的方式先行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

“我们挨个上门拜访大专家。”廖杰远介绍,团队医疗即由一个首席专家,通过互联网,组织跨区域、同学科的医学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共享一个首席专家的品牌。借助互联网技术,团队医疗可使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基层医生的时间相融合,由医生团队对患者进行自助式管理,在医生间建立协作关系,实现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分级诊疗雏形可见。

截至目前,团队医疗协作平台已组成包括两院院士和国医大师在内的7400组专家团队,并获北京卫计委在内的一批地方卫计委认可,作为其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的主要抓手。

与此同时,打通医院、医生、患者三方连接的挂号网,得以积累大量C端与B端资源。为释放资源能量,自2015年起,廖杰远开始寻求进化,包括探索ACO(责任医疗组织)模式、医药险闭环等,从单点突破的挂号入口升级为系统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

2015年9月,在互联网医疗最热闹的阶段,挂号网再次刷新中国互联网医疗融资纪录,获得由国开金融、腾讯、复星医药共同投出的3.94亿美元。

同期,挂号网正式更名微医。

鼎新:5亿美元加持独角兽 微医发力“微医云+新型HMO”

全面升级后的微医,手握巨资,第一个举动便在业内引发震动。

2015年12月,微医与桐乡市政府合作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

2015年12月7日,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

彼时,线上起家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普遍开始谋求转型。在廖杰远看来,医疗是典型的供方市场,如无号源、床位、医生,患者需求便无法解决。因此,互联网医疗只有回归医疗本质,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突破方向。

凭借模式的开拓性与可行性,乌镇互联网医院迅速获得政府与社会认可,成为当时各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转型之选,微医实践成为行业参照。

目前,微医已在全国19个省市落地互联网医院,并通过这一平台,为全国100多家医院建设互联网医联体,向基层赋予医、药、检三大核心能力。

四川大凉山银厂乡的村医,使用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捐赠的健康一体机,为彝族村民做身体检查。

为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微医不仅在全国范围铺设线下全科中心,还发力微医全科学院,以培养专业化的全科医生。

作为医疗服务体系闭环的点睛之笔,微医亦在保险方面继续深入布局。2017年3月,微医集团与众安保险合作推出首款ACO产品——“家庭守护”互联网医院门诊险;2017年12月,微医集团发布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险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购买、健康医疗及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并与众安、中意、大都会、泰康养老、人保健康等30多家国内主流保险公司合作。

然而,仅凭服务体系的搭建,并不能为医疗效率的提高创造内生动力。廖杰远将目光瞄向AI。

时间拉回2017年3月。彼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未发布,微医开始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当年11月已有引发行业关注的研发成果——华佗智能医生和睿医智能医生发布,分别面向中西医的两款医疗AI产品,在部分病种的灵敏度甚至超越谷歌;同时,国际首个专注智能医疗的云平台——微医云发布。

完成“医药险+AI”的基本布局后,微医终于形成自我闭环。

凭借IT出身的先天优势,廖杰远善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不通之痛”,看似洞察政策“先机”,实则沉在水底已久,深谙医疗痛点。廖杰远团队对于“水流方向”精准的洞察力和“顺水而下”的快速执行力,颇受资本与市场认可。

2018年5月9日,由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领投,包括中投中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新老股东参与投资,微医Pre-IPO融资总额高达5亿美元,刷新中国医疗健康科技行业上市前的融资纪录。

未来:IPO冲刺号角吹响

自2010年成立,微医经过8年发展,从挂号网起步,到推出手机APP进入移动医疗,再到通过专家团队打造互联网化分级诊疗体系,进而至全环节整合的互联网医院,打造医药险+AI全闭环,探索中国新型HMO,发展战略几经演进。

其间,洞察政策走向,紧抓政策机遇,为微医的战略进化和商业模式演化大开空间。

政策之外,资本助力亦是微医得胜关键。如前所述,在重要战略转型节点上,微医总是适时引入资本,且资方背景多元,为集团发展带来不同支持。

目前,微医已成功连接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医院、22万名医生,为1.1亿平台实名注册用户提供超过8.7亿人次服务。

2018年4月底,作为微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透露,完成Pre-IPO融资后,集团将整理旗下微医疗、微医云、微医药、微医险四大板块,并最快在今年底推动分拆上市。其中,较成熟的“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医疗健康服务板块最快考虑年底在香港上市,而“微医云”则会考虑在A股上市。

对于微医而言,全科+专科的医疗服务能力,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完整的流通闭环,是其领先行业的先决条件。由此来看,微医亦是产业同行中切入医疗服务核心领域最深的互联网平台,这是其奠定今日市场地位的关键要素之一,或许也可推测为其进行一切决策的出发点。

故事未完。中国医疗健康科技市场的价值与未来,仍需微医及所有从业者们坚持深耕。

 

编辑:邹沛霖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