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大众评论 > 正文

增加几天春假,多了一个学期,值吗?

时间:2019-11-06 20:11:34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教育部对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作出回应。回应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春秋假,还需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评估。教育部将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

  消息一出,再度引发对春假、秋假的公共讨论。对于多数尚未享受春假、秋假的在校生来说,他们自然欢欣鼓舞,期待春秋假制度尽快落实;而对于广大家长尤其是低龄学生家长而言,他们中的不少人难免忧心忡忡,不知道自己如何抽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也许,学生获得更多假期,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不啻为新的利好。

  其实,教育部的回应很明确:学校假期调整涉及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应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春假、秋假的那一天,恐怕不会那么快到来,而其最终决策的过程,也会牵涉到更多部门,需要更漫长的调研和试验。

  尽管全国范围内增设春假、秋假没有时间表,但不少地区、学校早已先行先试。比如,杭州市设置中小学春假已有多年,今年的春假时间为5月1日—5月5日(含“五一”劳动节假期);从2004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在“五一”假期基础上设置春假,算上劳动节原有的法定假期,总时长为7天左右。

  表面上看,相关地方和学校的操作,增加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时间。中小学生有望从繁忙的学习和应试中获得短暂的解脱,适当放松,促进其家庭的亲子交流;而大学生更是能够利用假期,独立开展相对远距离的社会实践,或者仅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挥陶冶情操的效果。

  然而,对一件事,要看到其利好,也要看到相应的付出。对学生来说,春假、秋假也许没有想得那么美;而对家长、教师而言,春假、秋假更是一个让人倍感纠结的话题。

  很多大学生为“别人家的学校”设置春假而钦羡不已,却很少注意到,相关高校的学生并不会因为多了几天春假,而减少整体学习时间。比如,人大在设置春假的同时,还坚持实施“国际小学期”制度,本科生在校期间要修满一定学分,而“国际小学期”利用的是通常学校的暑假时间,时间长度接近一个月,因为以来自境外大学的外教授课为主,学习强度相比平时有增无减。春天多休息几天,夏天还上一个“学期”,这笔账很划算吗?

  如果春假、秋假从个别学校的尝试,成为普遍性的制度,一学年由三学期、四学期组成的制度也会相应固化。这恐怕不仅是学习时间长短的问题,还是学习节奏变化的问题,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需要重新适应。一年四个学期,是不是意味着四次期末考试?学习的周期缩短了,对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要求也相应地提升了。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增加春秋假的意义,或许在于让孩子回归家庭。那么,在推出新的假期之前,更要问一句家长有没有准备好。如果家长只是任由孩子自己在家里玩耍,或者送其到辅导班,放假的负面效应恐怕会更加突出。

  在大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巨大的当下,设立春假、秋假,其意义自然不容抹煞。然而,设立春秋假的立足点,不应该是简单地放假,而是让学生更有效率地成长成才。哪怕多放三五天假,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应当看到,让学生更好地分配学习时间、增长本领,才是制定假期规则的根本目标,也更能取得社会共识。

  在社会关注中小学生减负、狠抓大学教育的当下,探索新型教学日程,应坚守教育规律。对劳逸结合的学生来说,利用增加的春假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再利用灵活的学习时间接触新的知识,确立自己奋斗的新目标,就很“值得”;而如果只把假期增减视为数字变化,恐怕就是缺乏深入思考的折腾。

编辑:高阳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