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健康 > 正文

中医药文化的“一带一路”传播及文化认同研究

时间:2019-07-19 14:42:37 来源:

中医药是我国特有的医药学体系,其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自我国倡导“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医药也承担着国际交流的重任,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国际场合宣传中医药,希望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南京中医药大学思弈暑期实践调研团,在6月29日至7月7日,分别前往江苏南京、安徽亳州、江苏扬州展开了中医药文化的“一带一路”传播及文化认同的调研。

 

​2019年6月3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思弈辩论社的暑期调研团在南京开展了关于中医药文化的“一带一路”传播及文化认同研究调研活动。6月30日,调研团前往了宝船厂遗址公园。次日,调研团又前往了位于南京牛首山的郑和墓开展调研,希望能够探寻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的创举对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image.png

(调研成员在宝船厂遗址公园合影)

6月30日,调研团来到宝船厂遗址公园,首先参观了“宝船厂遗址出土文物展”。展馆的四个展厅展示了宝船厂遗址六作塘出土的部分文物,除了与宝船有关的部件如铁锚等,还有与船员有关的部分生活用品如盆、碗、盏等。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得注意的是,如此庞大的船队,人员如此之多,除了船员的日常常生活用品之外,医药也是必不可少的。名中医陈存仁先生的《郑和下西洋考》中提到上海回教领袖马亦祥所藏的三保太监出海所备药物单,内载藿香、黄连、大黄、黄芩、龙胆草、巴豆粉、滇漆、血竭、麻黄、常山、诸葛行军散、通关散、卧龙丹、黄土丸等三百余种。照这些药品名目看来,简直包括了伤风、感冒、瘟疫、惊风、晕浪、喉痛、便秘、跌打刀伤、痰多中风、行军瘴疠及一切航海用的药物,几乎齐全。中医药不仅保障了船员的身体健康,也成为了郑和船队与周边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一宝。根据马欢的《瀛涯胜览》记载,郑和带去的麝香、樟脑等药材收到了锡兰国人的喜爱。东南亚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当地人民易患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染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等,而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用以治疗疮疡肿毒、风寒湿痰;樟脑除湿杀虫、通窍醒神、辟秽利气,主治热病神昏、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等;这些对当地气候有较强的针对性的药物,缓解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因此很受欢迎。除此之外,陈伦炯的《南洋记》记载,暹罗番人病了,每每向郑和求药。不仅如此,郑和船队也带回了大量药材,使得我国的中药材品种得到了补充。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苏门答腊内陆及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的森林中,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树脂;在苏门答腊活火山周围则带回了质量上乘的硫磺,此外还有犀牛角、大枫子油、苏合香、燕窝等,大大扩充了我国的中药材品种,促进了彼此医学事业的发展。

 

调研团成员还与郑和史料陈列馆的志愿者进行交流时,还得知了一个有趣的

 
image.png

(调研团成员在与史料馆的志愿者进行交流)

传说。据说,郑和船队还携带了几名稳婆,稳婆也就是接生婆,郑和每到一处,总要设帐施诊给药,还向当地人传授接生经验,这也就大大地促进了中医妇产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郑和七下西洋,不但提升了大明王朝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沿岸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力,也提升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当时随行的医官除了到处施医赠药外,还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搜集各地药物,炮制成中药,不但充实了中医中药的宝库,也将中医中药的知识和技术传承到海外各国。此后,中医在东南亚及印度河流域的流传和发展连绵不息。

 
image.png

(调研小组抵达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7月2日晚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的王小丁老师和我们思弈辩论社的现任社长孙璞、成员张晓、刘畅以及两位中医药专业的方鸿洁、郁凯华组成的社会实践亳州分小组抵达亳州。

 

7月3日早上,我们一行人在亳州学院的程立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亳州中药材市场。我们到达中药材市场时正值开市时间。我们一行人在门口听程老师为我们做了关于中药材市场的详细而精准的讲解。讲解完毕,我们进入市场内。一楼类似我们平时所见的农贸市场,只不过这里卖的不是瓜果蔬菜,而是上千多种各式各样的中药材。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很新奇,因为在别处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粗放的售卖中药材的方式。我们一路向里走去,一路上也见到一些大家比较熟悉、比较耳熟能详的常用中药,如当归、地黄、黄芪、柴胡等,同样的也有一些令大家都困惑的罕见的药材,但是在一楼较少。一楼的大厅里大概有数千个中药材摊位,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市场内做到了药材专卖,即一家专卖一种或者几种药材。这对比于其他地区的中药材的销售方式还是有区别的,也有特定区域的先进性。

 

我们参观完中药材市场,程老师又带领我们去了新建的“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这个新的中心将在9月9日开业并投入使用。它将分担我们之前刚参观过的中药材市场的部分职能。新的中心尚未投入使用,所以并没有商铺或者顾客。中心的负责人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新中心的事情。

 
image.png

(调研组成员在查看中医药文献)

随后,我们在亳州市药业发展促进局的韩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在药业发展促进局的办公室。韩老师对于中医药文化饱含一腔纯粹的热爱,他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们展示了他近二十年所收藏的与中医药有关的文物或书籍物件。我们都很惊叹,也都被韩老师的热情所感染,深受感动。

 

此次的亳州之行,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亳州的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得十分兴盛。在这兴盛的外表之下,是亳州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守。另外,我们学到的不只是关于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还有许多知识之外的东西,比如说韩老师的热爱真正打动到了我们,令人为之动容。亳州之行使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调研团成员在7月5日抵达了扬州,首先在东关街展开了调研。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调研主要以问卷形式展开,以期了解居民对于海上丝绸之路于“一带一路”政策是否有初步了解并借于此了解当地居民对于中医药的认识程度。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隋唐到赵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总体上,扬州城市的繁荣总是和整个国家的盛世重合。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在东关街,调研团成员感受到扬州中医药文化底蕴极深,人们生活中就不乏养生粥,养生茶,药包香囊等的参与,每一个店家也不只是出售商品的小贩,他们普遍都对中医药有着一定的了解,调研团成员和他们交流时,他们都如数家珍一般介绍这些药粥、药茶。

 
image.png

(东关街随处可见的中医药商铺)

7月6日早上,调研团首先赴扬州古运河进行调研活动。夜晚的古大运河,灯火通明,古色古香的游船在运河上荡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往日繁华喧闹的运河沿岸变得寂静了许多。透过雨幕,沿河许多古老的建筑林立,它们见证了一朝一代这条古运河贸易往来的变化。通过询问船家,调研团了解了运河上所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海上丝绸之路扬州段的历史变化。

 

两千年前,吴王夫差在吴地筑邗城修邗沟,开辟了扬州的雏形,后来越王卧薪尝胆灭吴,攻楚反被楚灭,秦统一六国,二世而亡,两汉分三国,三国并晋,随着隋统一南北朝,这里也正式更名为扬州,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连通天下水道,变原先的邗沟为大运河,由此扬州与大运河便相伴相生,唐朝空前盛世,漕运发达,而扬州作为大运河上首座运转枢纽,成为八方商贾聚集之地,这使得扬州一跃成为最为繁华之地,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月6日下午,调研团去往大明寺进行参观调研。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纪念堂主要分为牌楼、天王殿、平山堂、西园、鉴真纪念堂几个部分。整个大明寺中青烟袅袅,有很多前来祭拜的当地居民和游客,以虔诚之心烧香拜佛盼以心愿实现。在鉴真纪念堂中,收藏了许多经历了漫长时间的中草药,令人叹为观止。调研团在鉴真纪念馆中细细浏览鉴真海外交流带回的经卷,草药等等,结合所查询资料进一步了解鉴真在中医药文化交流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鉴真大师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悠久的友好交往史上的先躯者,为中日友谊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传授传统医药学做出的重大贡献,可以说如果没有鉴真大师,日本就不会有“汉方医”,中日中医药文化交流,鉴真大师是不可磨灭的浓墨重的一笔。

 
image.png

(调研团在鉴真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本次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扬州市一直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抢抓机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本月,《扬州市2019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出台,进一步勾勒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路线图。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市将以强化互联互通为基础,以深化对外交流为纽带,以健全平台机制为支撑,着力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努力取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新成效。

 

总得来说,本次的调研,我们也只是探明了中医药文化与“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传承,探索了中医药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为我们探讨当今中医药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历史背景。是我们研究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播发展的意义和中医药如何走出去的第一步。

 

去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来到北京,共同商议“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我国的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7个中医药中心。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们正努力与各国家共同打造“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医药的舞台越来越大,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逐步增加,中医药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不可否认,中医药迎来了千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依托千年传承优势和“一带一路”的推动之下,中医药必将成为未来医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我们则更需要有信心、有能力、有胆魄,使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发现中医药的魅力。(文/南京中医药大学思弈辩论社暑期社会实践)

编辑:邹沛霖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