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教育 > 正文

名家讲义:王进玉谈专业收藏

时间:2019-09-23 15:09:12 来源:

王进玉,知名学者、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部主任,《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众多知名媒体专栏评论家。

1、在当下书画市场,依然存在这么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大众普遍认为谁的作品卖得市场价格高,谁就画得好,就称得上是名家。即便认为画得不好,也会把其当成名家名作来看待。于是一些艺术品经营商便开始关注并试图与其发生联系,其中免不了为其宣传、炒作、造势等,并想方设法从利益链条中沾光,捞到油水。但艺术品的价值,并非仅由市场价格单一反映和体现,其中还应考虑诸如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等众多方面。而这种把作品的市场价格简单看作或等同于艺术品的实际价值,把作者的名气声誉完全建立在纯粹的市场运作之上,显然违背了对作品,以及对书画家本人本该客观的、多面的、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2、目前书画市场低迷,除了当下整个经济大环境不甚乐观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品经营商在经营中出了问题。请问如今的经营机构都是如何选择合作画家的?有没有自己选择和判断的标准?有没有把学术也做为其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很显然,绝大多数机构是没有的,或者说标准是模糊的。很多机构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鼠目寸光,或顺大流,人云亦云。有的甚至就是赤裸裸的投机行为,是所谓国家级会员的,便考虑,不是会员的,便不考虑;有职位头衔的,便考虑,没职位头衔的,便不考虑;名气大的,便考虑,没名气的,便不考虑……如此等等,这样粗劣的选择和浅陋的判断标准,不以作品的实际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作为基础和根本,而是以外在的,甚至与作品完全不相干的其它因素来作为参照,那么注定会出问题。也许短期内可以从中获利,但长久不了。且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影响和破坏整个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恶性循环。——《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3、我们都希望书画市场真正好起来、繁荣起来。但究竟怎么使其变好,如何使其繁荣,这是每一个经营商务必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市场是大家的市场,不仅需要大家去开发和经营,更需要共同来培养与维护。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绝非作品价格卖得越贵就越好,卖得越高就越显繁荣。市场有市场的运转法则,艺术也有艺术的自身规律,而只有当作品的市场价格同它的实际价值相匹配、相吻合,即真正好的作品应该要有相对不错的价格体现,差作品则有低价格,甚至没价格、无法进行流通的时候,艺术品市场才算真正健康理性起来,也才会真正步入正轨。——《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4、我们虽然不能厚古薄今,但也绝不能无知无畏、夜郎自大。远的姑且不说,像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等,为什么他们的一幅作品拍出上亿元,我们会感觉正常,甚至是理所应当,而某某画家即便拍出几万、几十万,我们却觉得是虚假、是炒作,认为不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与其艺术的实际价值极度不匹配、不吻合。明明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均不高,甚至很低,凭什么有着很高的市场价格?唯一的理由就是靠其背后过分的、不择手段的市场炒作来拉动和完成。殊不知从长远看,这种虚假的市场泡沫价格一旦多了起来、疯狂起来,必将严重干扰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并会伤害到整个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它们的那些直接消费群体。而待幡然醒悟,或将为时已晚。——《切勿以市场价格来简单判断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5、每一次美协、书协换届,都会引起收藏市场的震动,掀起一次大的洗牌运动,也都会牵动众多藏家们的神经,演绎一轮新的投机行为,以致于“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交替上演。每每看到那些因侥幸押中了宝而喜出望外者,以及因失算致使花大价钱买来的作品最终砸在自己手中而垂头丧气、泪眼汪汪者,真不知说什么才好,既可笑又可气。可笑的是,这样的收藏行为,纯粹是一种赌博行为,是疯狂的、非理性的,但他们却浑然不知,沉浸其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就是“官本位”、“官崇拜”心理在作祟,是收藏理念出了问题。——《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6、眼下的艺术品收藏,很多藏家欠缺辨别真伪、好坏的能力。他们在收藏作品时更多是随大流,仅根据书画家的名头、职位、声望等来肤浅判断,从而予以押宝、跟进,对创作者的作品质量等往往重视不足,甚至漠不关心。当然,目前的情况比前几年要稍微好一些,比较专业的新生代收藏群体,尤其是70后、80后一代,在逐渐成长、活跃,他们的鉴赏眼光和购买力,较之老一辈收藏群体要出色很多,这也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但总的来讲,情况依然不乐观,有大批的藏家仍旧固执地认为,谁的官衔大、级别高,谁的作品就好,就有好的收藏前景和高的回报率。殊不知,为官与从艺,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考核标准,官衔、级别与艺术水准不能简单划等号。——《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7、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收藏。简单说来就是收集保藏。收集保藏什么?当然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喜欢的、爱好的东西。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不爱好的,却也要经常地购入,那不叫收藏,只能叫囤货。而囤货的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从中赚钱盈利。所以对于囤货的那些人只能叫囤货商,或者叫投资商、投机商。——《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8、收藏说到底是一项高雅的行为活动,与金钱有关,但又不完全有关。把收藏简单地理解为用钱买东西并将其保存起来,其实是浅薄和亵渎了收藏。因为收藏不仅仅需要钱,更重要的还需要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相应的知识储备、眼界眼力、品味格调等等。收什么、藏什么,什么样的东西可收,什么样的东西可藏,其中的水很深,学问很大,不是有钱就一定能够学会和掌握的。——《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9、收藏达到了“家”的份儿上,或者说到了“家”的高度,就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收藏行为或者收藏活动,应该是更高的一个层面、一个境界。换句话说,收藏家之于收藏,更多的则需要体现出一份收藏家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要彰显出一股正能量的收藏精神,和一种可贵的人文品质。比如对所收藏的那些有价值的物品除了有序传承、保护和研究之外,还应积极予以挖掘、传播和弘扬其潜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对遗留在民间或是海外的珍品,要力所能及地予以发现、保护、引流,甚至购买,并将其展示给社会,甚至捐献给国家。对于这一点,我建议从事收藏的人都应该向民国的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学习。想当年先生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不惜鬻物举债将它们买下,单单一件《游春图》就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在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夫人潘素女史的金银首饰,并最终将其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情怀!——《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10、收藏为了投资,甚至盈利,本身并没有错,收藏的目的之一也往往带有交易这一项,收藏的价值里也包含有经济价值。但错就错在把收藏纯粹地当成了一种显摆、逐利的行为,甚至是投机、诈骗的手段和方式。利用收藏来显摆自己,或进行银行骗贷,或进行非法融资,或是利用时机,以极低的价格买入、极高的价格卖出,从中牟取暴利,等等,不一而足,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而随着近些年收藏热的出现,大批企业家、金融家的注入,收藏爱好者队伍一时间出现了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局面,收藏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了对收藏很大程度上的误解,以及收藏的畸形发展。过度地投机与急功近利者比比皆是,收藏越来越变得不再纯粹,收藏界也越来越接近投资界、投机界,而与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渐行渐远。——《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11、真正意义的收藏,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收而藏之,藏而宝之。重点在于“藏”和“宝”。否则只要拿钱收购东西,就谁都可以成为收藏家了。但事实又远没那么简单!至于“藏”,前面说了,藏什么,怎么藏,什么东西可藏,什么东西不可藏,这都是要做足功课的,需要有相当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才行。需要特别指出和提醒的是,尤其是书画收藏,靠虚假名头与身份瞒天过海、招摇行骗的年头已经过去,如此拙劣的招数也已经行不通。在反腐的新常态下,市场正在逐渐趋于理性和规范,而在收藏中,对于那些仍只看重虚假名头、身份,而不注重实际作品功力和水平的人,最终上当吃亏、破财伤神的只会是自己!特别是一些企业家,土豪级的企业家,根本就不懂得收藏,也分不清东西的好与坏、真与假,又不去找真正懂行的、有良知的专业人士予以咨询和指点,那么只会是被忽悠的命!当今有多少从事收藏的人,就是因为收错了东西、藏错了东西,上了那些所谓“主席”“理事”“院长”“大师”们的当,花了众多冤枉钱,既破了财,又悔了心,却为时已晚。务必要清楚:身份并不等于作品实力,名头也并不等于作品水平,相反,越是身份和名头大的,越容易掺有水分,越容易唬人,作品也往往越是一般,在收藏时就越需要谨慎,三五年之后此人一旦退位,不在了那个位置,其作品十之八九会变成废纸一张,无人问津,更无人买账,最终只能砸在了自己手里。而至于“宝”,一是指所收藏的东西要有价值,的的确确是个“宝”;二是指要学会珍视、珍藏,不一定“宝”一辈子,但至少要“宝”一阵子。而当前的情况却是,众多的收藏者都是趋之若鹜般地收而搁之,然后见利忘义般地出而售之。中间没有了“藏”这个重要的环节和过程,更没有了“宝”这份真诚的情结与趣味。于是收藏家也便果真成了彻彻底底的投资家和投机家!——《当前中国的收藏家大多是投机家》

12、对于真正搞收藏的群体来讲,树立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收藏观,非常必要。即便真的不懂也没关系,可以找真正懂行的、信得过的专业人士来把关,而不是心存侥幸地去投资、收藏,否则极有可能收藏到的是一堆废纸。——《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3、如何选择、甄别一件作品呢?首先要看的就是其品相,以及创作水平,这是基础,也是关键,而非仅仅关注作者的名头。在品相完好、创作水平过关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其它因素,如创作者的职位、头衔、影响力等,并且还要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对作品本身进行一个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以此来综合判断是否值得花大价钱购买。千万不能只凭投机或侥幸心理轻率入市,也许会得到一时的回报,但就像赌博一样,也会有血本无归、追悔莫及的时候。这一点在很多地方的收藏家群体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4、小藏怡情,大藏伤神。大藏的风险太大,稍不谨慎很可能就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如何规避风险,也便成了核心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参照一些可靠的收藏指数,如书画家历次市场的拍卖价格、实际的作品流通价格,以及艺术家的真实创作水平、业内评价、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来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与判断,这样就会减少和规避许多风险。——《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5、做为真正的收藏家,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文化担当,而非仅仅只是一种投机的态来进行收藏。因为一旦有了这种心态,便注定将很难体会到真正收藏的乐趣,也往往决定了收藏的层次和品味高不到哪里去。但如果有着更为高尚的、明确的情怀与担当的话,不是简单的倒买倒卖,而是以由衷的喜欢为出发点,那么其中的收藏乐趣就会大很多,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6、对于真正有学术分量、历史价值的藏品,要有分享和奉献精神,这一点民国时期的大藏家张伯驹先生,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他不仅有着大的情怀和担当,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新时代的藏家所理应具有的一种收藏品质与精神风貌。——《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17、毫不客气地讲,我们当下的收藏现状、艺术品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所谓的收藏家,不过是投机家,基本都是利用低买高卖、倒买倒卖等方式从中赚取利润,与其说是“藏物”,不如说是“藏钱”,而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收藏家的气质和风范、更缺乏专业的审美力和判别力,以致于跟风式收藏、拼名头、炒噱头等的现象常见,而对创作者实际创作水准、未来价值的判断,以及在学术上、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往往重视不足。殊不知,这样的实力派艺术家才是真正值得投资的对象,他们的作品也才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作品。——《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

18、收藏家的身份和地位,绝不是靠其收藏的数量来简单决定的,更为关键的还要靠其收藏的质量,以及收藏者自身的修养,譬如是否具有开阔的眼界、丰厚的学识,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担当、社会责任等,即在现实社会中,甚至在艺术史、收藏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等来综合决定的。因此,收藏家的帽子不是任谁都能戴的,其荣誉也不是任谁都有资格享有的。——《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

19、真正意义上的收藏,绝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拿钱买东西那么简单,真正的收藏家,也一定不只是“收藏夹”,或者“收藏+”,更不是所谓的“投机商”“画贩子”,而是要体现出他的社会担当与奉献精神,要最终不忘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这一点无论国内国外,都有很多例子,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路德维希夫妇之外,像美国著名艺术品收藏家瑟·姆·赛克勒博士,以及我国的张伯驹、庞元济、钱镜塘等诸位先生,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才真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尤其在新时代,更应该向这些前辈们看齐,更应该具有他们那种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大担当的精神风貌。——《做一个有判断力的收藏家》

王进玉,知名学者、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部主任,《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众多知名媒体专栏评论家。

1、艺术家缺少文化,近年来一直为外界所批评、指责,这也的确是当前艺术界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很多艺术家确实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但实话实说,很多批评、指责的人,也没有把究竟什么才是艺术家真正应该具备的文化这一问题讲清楚、说明白。总认为所谓艺术家的文化无外乎就是要读很多书,要博学,要懂文史经哲之类,或者要会写诗作文等等。其实艺术家的文化绝不是多读几本书、能写几首诗几篇文章那么简单,否则,所有的学者、诗人、作家就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了。而纵观中外艺术史会发现,那些名垂青史的艺术家,并非全都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当然,也确实有一类艺术家具有扎实的学问、深厚的学养。但也必须承认,的确存在天才,天生就是做艺术家的料儿,天生就有着极好的禀赋、才情,这是后天再如何努力、如何具有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认为的“文化”也比不了的,如画家王希孟、仇英、达·芬奇、毕加索,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戏剧家莎士比亚、田汉,喜剧演员卓别林、威廉姆斯,钢琴家埃克诺默等。因此有人讲,艺术是天才的职业,不是没有道理,但不能说这些天才就没有文化。——《也谈艺术家的文化修养》

2、艺术家的文化并非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那不过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对于从事任何行业的群体,这种广义上的文化修养都是需要的,并非只在艺术领域和艺术家身上才必需。当然也不可否认,多读书对于艺术家来讲肯定是必要的,也是提升文艺修养的重要途径。能写诗作文,也是最好不过的,对提升艺术家的综合素质也大有裨益。但如果真正从艺术专业的角度来讲,艺术家的文化其实还不完全如此,而应该是他在整个从艺的历程中,于艺术创作的技法里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审美、格调,以及他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你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以及对艺术,包括对艺术本体创作等是如何理解的,理解的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能否通过你的思考和实际的艺术行为及专业的作品来很好地传递给外界,并影响到社会和他人,而这些才真正是艺术家文化主体的表现。——《也谈艺术家的文化修养》

3、作为艺术家,除了要在创作的技法技巧等艺术本体上多下功夫外,还需要加强和培养自己的认知力与价值观,让生命、思想和精神等变得更加充盈,更加有厚度、深度与内涵,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增添着无形的“砝码”。这个砝码,主要指的是单靠技术训练所无法完全取得的一些东西,诸如作品的格调、韵味、神采、风骨、境界等。而这些也恰恰最能反映和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与艺术修养,也往往决定了其创作所最终能够达到的水平和高度。——《也谈艺术家的文化修养》

4、艺术家的文化,其实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一种气质,所传达给外界的一种感觉和信息。从气质、感觉与信息中,能够看出艺术家的格调、品味,看出其对自然、世界、人生的观点和态度,这些才真正是艺术家文化素养的表现,而非数量上具体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诗或文章。现实中也的确有很多学富五车、博学多识的人,却依然成不了艺术家,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广义上的文化,与真正艺术专业上所强调的文化不是一个概念。虽然之间有关系,但并不存在直接或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笼统地混为一谈不能解决“艺术家缺少文化”的根本问题。——《也谈艺术家的文化修养》

5、不读书,不进行文化上的滋养和补充,会直接影响一个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与审美能力、审美层次,而它们又直接关系到实际的创作,如作品的立意、取景、章法、布局,以及笔墨、色彩等的运用和表达。思想境界高、审美能力强的人,格调、品味等自然不俗,反之就会比较糟糕,甚至创作得一塌糊涂。当然,不排除天才的存在,但天才毕竟寥若晨星,少之又少。且毋庸置疑,无论是天才,还是常人,文化与修养上的匮乏,都会严重影响艺术家的状态,以及艺术创作的水平。——《文化修养匮乏会严重影响艺术家创作》

6、现实中,有很多人总会把那些表面的、肤浅的,甚至原始的、野蛮的一种情感、情绪,当成是艺术创作上的全部激情和真诚,这其实是错误的观点,至少是片面的。原始的情感、情绪固然重要,也固然真实,但艺术不只是这些,“真”只是从事艺术的根本前提,或者说最基础的一个层面,我们还要在“真”中去探寻和创造更多有关“善”和“美”的东西,从而通过作品来给人以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抑或更加积极的价值引导和思想启发。这才是艺术真正的作用和意义所在。它绝不只是任由创作者一味地原始情感宣泄就能够完成的,更不是巧立名目,以糟践和破坏艺术为代价,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文化修养匮乏会严重影响艺术家创作》

7、无论是“外师造化”,还是“中得心源”,说到底,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画家,个人综合修养问题,自始至终都不能忽略和轻视,它决定着日常的艺术发挥,以及最终所取得的艺术高度。而艺术创作也绝不仅只是解决技法技巧问题那么简单,它还应该要解决人格精神、思想境界,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关系的大问题。尤其自观念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出现以后,更为如此。——《文化修养匮乏会严重影响艺术家创作》

8、很难相信,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能够写出“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样令人无限慨叹的题画诗句;也很难相信,一个才疏技拙的人能够创作出“疏斜历乱,淡墨欹豪”的大写意画风。而当今的画家不少欠缺深厚的文化修养,且多津津乐道于末流的笔墨技法,以至于认技、炫技之风盛行。但这种炫技,一方面缺乏真情实感的灌注,创作中做作的成分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要么是将对写意的一知半解,以及手头所掌握的三脚猫功夫加以“堂而皇之”地宣扬、卖弄,要么便是彻底地胡涂乱抹,毫无章法、格调、韵味可言,却仍美其名曰“创新”、“风格”。——《有些画家欠缺文化修养,却乐道于末流的笔墨技法》

9、当今太多的人,自己不写文章,也借各种理由或借口不去读别人的文章,对事物、事件等的判断仅凭主观臆想,自以为然,像坐井观天的青蛙。或是顺大流,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他也跟着说好,别人说不好,他也跟着说不好,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而这些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没文化,也认为别人没文化,并有意地去诋毁自己未知的那部分文化;自己没思想,也认为别人没思想,并拒绝去接受自己短缺的那部分思想;自己肤浅,也认为别人肤浅,并竭力维护和捍卫自己固有的那点肤浅。其实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文人相轻、门户之见的毛病,说到底是时风下的人品教养出了大问题。而这一现象,在当今书画界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书画家轻文重墨是时下的悲哀》

10、细心一点你会发现,当下太多的书画家,要么是知识面很窄,只知一,不知二,除了书画类的若干基本常识储备外,其他门类和领域的知识、思维等极为缺陷。要么就是胸无点墨,书写的内容永远是那么几首已经抄滥了的古诗,即使那样也会经常出现错字、别字和漏字现象。绘画的内容永远是所谓的行活,固定的题材和重复的样式,即使那样也总是要反复标榜自己如何如何得创新、如何如何得自成风格。至于古今中外的文艺名著,尤其是一些偏理论性的文字,如历代书论、画论等,几乎是不读不看,却还要装出满腹经纶、博学多识的样子,经常指点江山,好为人师。对当前理论家、批评家的观点和文章,更是不屑一顾,总认为别人说的、写的都不够水平,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从不面对和承认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书画家轻文重墨是时下的悲哀》

11、书画家没文化、没涵养、没思想,说出来多么可笑,这在从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却在今天竟成了事实。从前有真文人,所以也便有真正的文人书法、真正的文人画;现在还在继续提、继续叫所谓的文人书法、新文人画,却没有了真文人,大多是假把式。从前是人驾驭笔墨,现在是笔墨驾驭人,人被笔墨彻底奴役了。从前是笔墨随心走,重操守、重情怀,现在是心随笔墨走,以技为上,除了认技、炫技,就是认钱、捞钱,道的层面很少体现,甚至一无所有。殊不知古人评价一个人的才能,必是先文而后墨,也就是说要先看其文辞而后看其书画。尤其自晋唐以来,首重文章,其次书法,最后绘画。但今天却正好反了过来,不看书、不读文,没有学问,甚至不论修养道德,只要掌握点技法技巧,懂得如何包装炒作,一样能够成为书画家,一样能够被捧上天,捧成大家、大师;轻视理论、忽略批评一样可以混得有模有样,一样可以欺世盗名,以名混世。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特别的怪现象,是时下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的真实体现,更是当下整个社会的悲哀。没有人肯坐冷板凳、下真功夫研究学问,丰富自身涵养,哪怕静下心来多看几本书,多读几篇文章都做不到,总认为这些对书画本身没有太直接或立竿见影的帮助和效果,倒不如多写几副字、多涂几张画拿去卖钱来得快速、经济和实惠。多么可悲啊!试想一个艺术家倘若没有思想、文化和修养,其艺术作品倘若体现不出应有的思想性与文化性,徒有笔墨,空洞无文,这样的艺术家怎么可能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样的作品又怎么可能是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而名不副实、欺世盗名的背后也终将会被历史与后人所不齿和诟病!——《书画家轻文重墨是时下的悲哀》

12、自古以来,真正的艺术家似乎都不太适合做官,或者大都不是从一而终的官员,要么中途被罢免,要么主动去请辞,要么自始自终都远离官场。大量事例证明,艺术家身上一旦沾有官气,艺术就容易断气,也就基本可宣告其艺术生命的完结。特别在今天,更是如此!很多级别越高的文艺官员,其艺术水平却往往越低,越走下坡路。也许本来具有很好的天赋和才情,是个在艺术上有潜力、有发展的“好苗子”,可一旦踏入官场,就会被“为官”所耽误,便再无艺术前景可言了。所以古往今来,有的人为了做官而宁愿搁浅艺术,有的人为了艺术而自觉牺牲仕途,关键在于每个人的选择,是为现世报,还是为身后名。当然无论为官还是从艺,都绝非易事,都必须认真对待,才有可能做出点成绩、政绩。而对于那些既想做好官又想从好艺的人来说,尤其在浮躁的当下,基本不可能实现。为官和从艺,犹如鱼和熊掌,已经很难兼得与平衡,更很难同时达到一个多么高的程度,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顾此往往就会失彼。——《艺术无标准更无权威》

13、书画家不是演员、交际花,不需要跑场子、赶场子,到处抛头露面,而是要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上。——《书画家不是交际花,不需要到处跑场子抛头露面》

14、按理说艺术家应该是对所处时代反应最为敏锐,且能够先知先觉,甚至引领潮流风尚的一类人,对社会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也应该比一般人要强,但纵观当今艺坛,尤其是书画界,却并非如此,太多的书画家严格意义上讲,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当代型艺术家,无论其人其艺,都不具备明显的、充分的当代性。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他们太缺少与当下社会、当今时代的互动和沟通,从他们身上也很难感受出太多有关所处时代的气息和符号,他们日常接触和懂得的十分有限,具有的知识面也过于狭窄,甚至陈旧,除了书画类的若干基本常识储备外,其他门类和领域的知识、思维等极其欠缺。很多书画家只知道闷头搞所谓的创作,过分纠结于技法技巧层面的东西,而缺少了作为一个当代人、一个当代艺术家所本该需要的现实生活参与和时代切身体验。有些书画家甚至还有意拒绝当下,拒绝“与时俱进”,并以此为荣,为所谓的“个性”“风格”。那么这就势必造成了与时代、与当下生活的脱节,反映在创作上,其作品自然就缺乏鲜明的时代与生活气息,以及饱满的激情和创作灵感,更多的体现则是主观臆造、虚情假意、扭曲作态,不真实,不生动,更不深刻,缺乏作品内在的那股生命力和感染力。但反观历史你会发现,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还是张旭的《肚痛贴》、苏轼的《寒食帖》,无论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还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徐渭的《墨葡萄图》,等等,无不来自于作者的真情实感,无不是他们生活的真实经历体悟或是所见所闻,也无不带有其所处那个时代的风貌精神与气息气象,这便是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被奉为千古经典的重要与关键原因之一。——《艺术创作离不开情商的培养和发挥》

15、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一定不能忽视对自我情商、情感的培养和发挥。我们可以与古为徒,追慕古人的品格与精神,但也一定要具备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当代式情怀、情感,以及相关的生活与时代体验,要主动拓宽和丰富对它们的认知,除加强必要的文艺修养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去拥抱、感应这个时代,接受时代的熏陶、洗礼,甚至改变,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做一个装进套子里的人,或是思想行为顽固守旧的人。我们务必要须知,一个跟不上时代,不能与时代为伍的人,也终究会被时代所无情抛弃和遗忘。而仅凭自己的一意孤行、主观臆想来进行“闭门造车”式的艺术创作,也很容易使自己走向偏执和僵局,甚至陷入到死胡同而无法自拔。——《艺术创作离不开情商的培养和发挥》

16、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种多样,尤其在当下,传统媒体、网络媒介,以及目前所流行的各类新媒体平台等,都可“为我所用”,成为网红们对外宣传、推广的载体。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使用它们,在使用过程中要传播什么内容,传播的内容是否健康,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否高雅或者说至少要保证不低俗、不媚俗,等等,这些才是需要每一位传播者、网红们务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重要的不只是成为网红》

17、无论是艺术的底线,还是艺术家的底线,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底线问题。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人的艺术,都是人所从事的艺术。怎样的人往往具有着怎样的价值观、艺术观和创作观,包括其对艺术的认知力、思考力、判断力等。倘若人的原则和底线一旦突破或丧失,艺术的底线自然就会受到影响。——《也说艺术的底线问题》

18、从事何种门类与题材的艺术、坚持怎样的艺术观念和主张、创作什么风格面貌的作品等,其实都是由艺术家来决定的。如何选择、考量、取舍,如何坚守必要的标准、原则和底线等,这都和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了那份坚守,丢失了做人的底线,思想品格等出了问题,可以肯定地讲,多么糟糕的艺术行为及作品,哪怕是恶俗的、粗鄙的一类,都能做得出来,也都敢做得出来。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美其名曰“个性”“风格”。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下有些艺术家经常打着所谓探索创新的旗号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着艺术所应有的边界和底线,甚至假借艺术的名义做出一些非常出格的举动,比如大量艳俗、荒诞、暴力、血腥等的行为与符号,出现在了作品里。那么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和加剧艺术风气与生态的恶化,思想和观念的混乱。所以人的问题认识不清,解决不了,艺术的问题,也将无法从根本上得以真正厘清和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实是在明确地告诉我们,“艺”之上还要有“道”、有“德”、有“仁”。——《也说艺术的底线问题》

19、无论从事艺术创作,还是进行艺术评判,都务必要在德和艺两大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予以考察。只有这样才会保证艺术创作能够具有良好的格局、气象与端正的艺术表现,才会保证艺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完整性,也才能从根本上认清与解决有关艺术及艺术家底线的相关问题,而不仅仅只停留在艺术本体层面加以考虑和评判。每一位艺术家都应坚守住做人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力求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精品佳作。——《也说艺术的底线问题》

20、我们在进行争论、争鸣的时候,应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在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原意的基础上展开,而不是一开始就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或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这都不是真正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和样子。更不能以自己的认为和判断作为唯一标准来完全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树立弘扬真善美的创作观》

21、有些人虽然做了很久的评论工作,但心态却始终存在问题,看什么都认为有问题,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有思想,才似乎算是真正的批评家作派。但凡看到表扬的、鼓励的,或者提及“主旋律”“正能量”创作观的,就断然认为是媚俗的表现,这是多么错误荒唐的认识!由此也便造成一些所谓的评论家,对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大量存在搜奇猎艳,甚至低俗、恶俗等的现象视而不见;对创作对象任意性夸张、对经典传统随便性颠覆、对政治人物戏谑性丑化等的问题漠不关心;对负面情绪和黑暗题材,如无聊、孤独、焦虑、冷漠、荒诞等的过多反映和刻画,也熟视无睹,甚至将其看成是当代艺术所特有的标签、对其解读的关键密码。——《树立弘扬真善美的创作观》

22、很多人对“主旋律”“正能量”概念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清,多是些片面的认识。主旋律创作,它的题材和内容是广泛多元、开放多样的。实际上,一切弘扬真善美,代表时代发展、反映社会进步、彰显健康思想的艺术创作,都可称之为主旋律。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那些反映革命历史、塑造英雄模范的“宏大题材”。而正能量,则是与主旋律紧密相关的。进行主旋律的创作,自然就会带来正能量的传播。何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绘画方面则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说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主旋律”“正能量”文艺创作观的体现。而西方国家也有,如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对中世纪社会和审美的反叛,以人本主义为主导而开启的“美即真”、“美即科学”等的审美理念,便成为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并体现在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诸多文艺巨匠的主旋律作品之中。所以笔者认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阶段,都有其主旋律、正能量文艺创作观的倡导,尤其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还存在的今天,更加需要引领社会审美取向的主旋律、正能量作品。——《树立弘扬真善美的创作观》

23、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创作的确需要对社会问题、丑陋现象等加以勇敢地批判,但这也仅仅只是现实题材创作的一个方面。对于真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艺术家来讲,同样也应对另一方面的现实,如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等加以关注、描绘,甚至赞美,只有这样,才算较为全面、准确地记录当今时代、反映当下现实,才不至于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表达上严重误导读者和观众,也才是真正对历史、对时代、对当下负责任的态度与做法。换句话说,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敢批判就要敢肯定,敢讽刺就要敢赞扬,这才是真正大写的、健康的人,也才是真正大写的、有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评论家!——《树立弘扬真善美的创作观》

24、评论是有姿态和风度的,是评论家基于良知、责任和学理,对评论对象做出准确的判断与评价,这其中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批评的一面,甚至是严厉的批评。但毫无疑问,庸俗媚骨之人肯定做不了批评,圆滑世故之人肯定做不了批评,胆小怯懦之人也肯定做不了批评。而真正有水准、有价值、有分量的批评,一定属于高尚、正直、果敢且深刻之人。——《勿做评论界的混子》

25、如果当代艺术,尤其是一些实践类艺术,都以耍小聪明,或钻法律空子、有意搞恶作剧、破坏公共空间、扰乱公共秩序等方式来介入和进行创作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标新立异,所谓的脑洞大开,其实是错位的,也是需要及时修正的。或许其行为会产生一时的反响,但终究意义不大,也经不起进一步的检验与品评,不值得鼓励和提倡。更何况,无论是艺术试验,还是艺术探索,都有着其自身的边界和底线,不能出界和越线,更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甚至打着艺术的名义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我们讲艺术介入生活,关键在于以什么方式和途径介入,以及介入后能够产生怎样的作用和效果,这是要慎重考虑的。尽管迄今为止,对艺术边界的讨论从未停歇,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和说法,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也是不能突破的,即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艺术行为都不能违背或践踏社会的公序良俗,即便试图通过艺术行为或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发挥其更大更有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等,也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艺术如何介入生活》

26、毫不客气地讲,当代艺术创作对负面情绪和黑暗题材的反映和刻画(如绝望、挣扎、反叛等),已到有过之无不及的程度,甚至有评论家将这些词汇看成是当代艺术特有的标签、对其解读的关键,倘若作品不是此类主题就不能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多么可笑的观点!但遗憾的是,新文人画、实验水墨,以及所谓“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厦门达达”“艳俗艺术”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问题。当代艺术创作,自始至终都欠缺一种健康、阳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艺术感召力和一种富有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表达。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创作的确需要对社会问题、丑陋现象等加以勇敢地揭露、反思和批判,但这也仅仅只是现实题材创作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仅从一个方面、一个视角来解读所处时代、反映当下生活,显然是不够的,也是片面的。而真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艺术家也应对另一方面的现实,如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等加以关注、描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当今时代,才是真正对历史、对当下负责任的态度与做法。——《艺术创作不能任意丑化现实》

27、毋庸置疑,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书画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与近些年暴发户们的不断购买不无关系。而众所周知,从前书画没什么市场,只在极小范围内流通,且价格不高,书画家们一年到头也卖不了几幅。如今市场突然好转了起来,作品能卖大价钱了,于是穷怕了的书画家们,便赶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极力迎合、谄媚,甚至屈服起市场和资本,以致于有些得意忘形,公然以作品价格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来标榜自己所谓的能力和成就。也就是说,与暴发户们比墙(看谁家挂得画好)、比藏(看谁家藏得画多)相似的是,很多书画家,活动比排场,展览比阵势,出手比阔绰,如此等等,俨然暴发户获得财富时极力显摆的那副德行。的确,毫不客气地讲,当下的书画家一旦作品稍有市场,就大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会忆苦思甜,更缺乏对艺术的执著守望与探索精神,倒多了份十足的铜臭味、市侩气。他们中有太多的人已把个人物质财富的多寡当成了其人生成败的唯一衡量标准,一切向钱看,通过不断制造垃圾作品,以及利用所谓艺术展览、跨界、交流等手段和方式来尽一切可能地攫取财富、沽名钓誉,而全然没有了一个艺术家所本该具备的样子和状态,也彻底忘记了一个艺术家所固有的责任与担当。——《书画家怎么就成了“暴发户”》

28、书画家理应是精神上的贵族,却变成了纯粹物质上的暴发户,他们普遍缺乏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普遍轻文重墨,除了简单的认技、炫技之外,就是认钱、捞钱,却又故作清高,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既可悲又可笑!我曾在《谁扭曲了艺术家的脊梁》一文中写道:“做为利益链条中的一份子、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已经不再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书画技艺、如何传承与弘扬国粹,以及如何探索创新,而是更多地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份、地位、名气、周围的圈子、作品的润格,等等。试图通过大量的宣传包装来成为所谓的‘大名头’、市场认可的‘抢手货’。书画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已经不再是一门纯粹的艺术,而是彰显身份的一张名片,以及敛取钱财的一种工具。”换句话说,艺术家身上务必要具有的一些可贵的精神风致,在他们那里已大打折扣,或者不复存在。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不惜触碰原则和底线,甚至背信弃义,毫无操守、品格可言,就更不用说对艺术虔诚、恒久的热爱了。他们宁愿选择为浮华的生活与享乐的物质卖命,也不愿脚踏实地做学问、搞研究;他们宁愿把时间全用在包装炒作,也不愿在书画的本体创作上多花费哪怕一丁点的心思和努力。以致于当下的情况是,谁都想在艺术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切下一块分给自己,即便作品再差,也会给自己戴上一顶唬人的“高帽子”,并通过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添油加醋、推波助澜地报道,以及参加一些江湖性质的活动等来树立和输出其“高大”形象,这几乎已成为整个书画圈所惯用的伎俩。——《书画家怎么就成了“暴发户”》

29、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曾说过一段话:“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让我们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的确,做为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必须要找到“希望”,找回真正艺术家的状态、真正从艺的状态,不能让自己再继续丧失理想、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彻底沦为暴发户,抑或赚钱的机器。相反,务必要在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下,仍然能够摒除浮躁之气,坚守住内心那份清净的艺术家园。同时也要清楚知道,真正的文化和艺术,从来都是极具内涵的,是不张扬、不炫耀的,而真正的奢华,也绝非表象的绚丽和热闹,它其实是艺术家骨子里流露出的那股气质,以及举手投足间彰显出的那份风雅,这也恰恰是艺术家精神最具魅力的体现。——《书画家怎么就成了“暴发户”》

30、真正要画好写意画,首先要做个“写意”的人,要做个有品格、有才情、有学养、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这是画好写意画的关键要素。纵观历代写意画大家,无不具备。而当今画坛,却不太注重这些,普遍存在轻文重墨的现象,甚至有些人竟荒唐地认为写意画不需要讲究太多,草草为之即可。他们把“逸笔草草”中的“草草”误解成了粗率、不认真、随意妄为。殊不知,写意画不是任谁都可以创作的,它是有门槛和条件的。其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画种的地位不断得以提高,尤其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更加如此,是因为写意画与文人画十分接近,彼此存在极大的契合,甚至一致的地方。写意画强调不求工细,着意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而文人画则强调神韵,脱略形似,并重视文学修养,以及对性灵、情感的传递。其实无论是对意趣等的抒发,还是对神韵等的表达,归根结底考验着的均是一个画家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画好写意画首先要做个“写意”的人》

31、工匠精神对于艺术界和艺术家到底有没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但工匠精神并非就是或就等同于艺术家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简明地说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请注意,在这个概念里,它针对的对象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工匠所负责的对象是产品,而不是艺术品。此外其精神理念的内涵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当然也包括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等方面,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精神理念不单单是艺术界和艺术家们需要,其实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既然都需要,它就是个共性的精神,而绝不能把它当成艺术家专属的精神,或者艺术界的主旨精神。——《“工匠精神”不等于“艺术家精神”》

32、到底什么才是艺术家精神?这里引用评论家黑子在《重塑艺术家精神》一文中所提到的观点来作为参考,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感触和启示:纵观历史会发现,举凡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大家一定是具有这样品格与修为的人——以艺为本,以德为先;艺为人师,德为世范;自由思想,独立精神;重视原创,追求经典,且胸怀宽广,心持正念,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大概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所欠缺和亟需具备的艺术家精神吧!——《“工匠精神”不等于“艺术家精神”》

33、作为一个真正纯粹的、学术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来讲,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是 身在官办的单位,还是属于民间的团体,我们需要做的绝不是平台和身份间无休止的相互揭短、指责,而是更多应在艺术本体上进行切磋、交流,并努力使自己真正 找回和具备当前文艺界所极为欠缺的那份文化良知、艺术自觉与社会担当。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远离和杜绝那个你我心知肚明,且随时都有可能陷入与堕落 的丑态“江湖”。——《丑态江湖几时休》

34、当前在书画界,有一种声音企图把“德”和“艺”分开,认为德就是德,艺就是艺,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不应该放在一起谈论,而且还拿出了国外的一些理论来作为说明和例证。可以肯定地讲,那些企图撇开“德”来谈“艺”的人,本身就是其“德”上出了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中国书画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它不同于任何一门当代艺术,虽为艺术,但它同时又包含在了中国哲学的大范畴之内。也就是说,中国书画是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上的,它的整个艺术创作思想也都是在中国哲学思维体系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属性,也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优秀基因。所以这是为什么一谈到中国的书画艺术,就一定要讲人品、讲修养、讲德行的重要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都始终在强调“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德艺双馨”的重要原因。德行好,其自始至终对从艺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所谓“艺品即人品”,一个艺术家,好的德行必然会影响到他的作品,“人品”必然会在他的“艺品”中得以反映。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要通过作者的意识、思想和情感等来加以完成的,品格卑劣的人,作品绝不可能格调很高。——《撇开徳谈艺本身就是徳上出了问题》

35、对于中国书画艺术而言,无论什么时候,它都始终会注重从艺者的德行和修为,也都始终会和人品涵养结为一体,保持着不可拆分的关系。在当下,那些试图将“德”与“艺”分开,将书画与人品、修养分开,并予以孤立地、肤浅地对待和论说,毫不客气地讲,这类人要么是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背景和中国文化这一特殊的思维模式与存在状态,没有真正熟悉书画史,更没有真正领会书画艺术所特有的精神属性与人文情怀;要么就是有意破坏优秀传统,混淆是非,妄自“标新立异”,并以此来遮掩和粉饰自我品行与涵养上的问题和不足。除此两点,别无其他。——《撇开徳谈艺本身就是徳上出了问题》

36、一直以来总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艺术家,特别是画家,其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诚然,在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里,有自我禀赋的透露,有技法技巧的展现,有创作理念的传递,有思想情感的诉说,甚至有生命阅历的陈述等等。但这里要重点强调的却是有关个人担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表达。换句话说,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与意义上来讲,担当和责任才是艺术家个人风格形成的最终和最关键因素,无责任则无风骨,无风骨则无风格。——《画家无责任则无风格》

37、对于画家来说,责任分为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两种。所谓的个人责任,它侧重于自我的观照和满足,就是能够通过绘画作品把自己的擅长喜好、情绪情感等抒发出来,以完成自我精神的宣泄和舒畅。我常把它比作“绘画的小资主义”。而社会责任却不同,它是“超我的塑造”,它要通过绘画作品来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语),来反映作者所处的这个社会与时代。我常把它比作“绘画的大任意识”。当然,无可否认,画家作品风格的形成和确立,与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但当今太多的画家在毕生的艺术追求和实践中,仅仅完成了个人责任,而对社会责任却似乎没有触及到,更没有肩负起。——《画家无责任则无风格》

38、梳理整个美术史会发现,从古至今真正具有大任意识,并确立自己艺术风格的画家其实并不多,甚至寥若晨星,而具有小资主义,且形成自家面貌的画家却不胜枚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与画家本人的性格性情,以及思想觉悟有关;二是与画家自身的欣赏水准和绘画水平有关;三是与画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受感染的社会风气有关。但做为一位画家,倘若其作品里反映不出所处时代的风貌特点,流露不出所在社会生活的相关信息,则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由此也使我联想到吴冠中先生发表的“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的观点,其实指的正是关于绘画的社会功能性问题。要让人们看过你的作品能够产生心灵的震撼,通过你的作品能够得到生活的启悟,透过你的作品能够感受时代的思考,这才是了不起的画家,才是了不起的画作。——《画家无责任则无风格》

39、做为画家,能够把绘画艺术当成毕生的信仰和追求,并将绘画赋予足够的使命感,将饱满的生命体验、人文关怀与职业担当等化作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现实性思考和自觉性表达,这无疑是一位画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当然其中也包含了个人责任意识的抒发,以及价值观念的确立。而当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完全融合统一的时候,便一定会诞生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画家无责任则无风格》

40、当下的艺术家,却少见有清心寡欲者,少见孤独坚守,多见花样迭出,他们很难真正做到与古为徒,沉浸到传统中去。有些人恨不得三五年,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确立自己的一家面貌,尽量摆脱传统的身影和束缚,努力破除自己的“艺术贞操”,从而尽情享受自我风格与自我面貌所带来的“艺术快感”,并美其名曰:其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做了积极大胆的创新。殊不知,在还没有真正发育成熟之前,却及早地做了他本不应该做的事情,终究会导致悲剧的出现。——《艺术贞操与艺术快感》

41、“艺术贞操”的坚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茶余饭后、床头床尾的谈资,它是个很严肃的课题,是尊重传统、敬畏传统的形象表现,需要我们的痴心、耐心和恒心等来合力完成。作为艺术家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准备,不要轻易被当今社会的不良之风,以及自我片面短路的思想所引诱和误导,只求短暂的“艺术快感”,片刻的欢愉和享乐,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与真正的艺术殿堂隔之万里。——《艺术贞操与艺术快感》

42、对于绘画而言,当然,也包括从事其他艺术门类,立身和养气无疑都是第一位的,是首要条件和根本要求。尤其在当今,在中国,在这个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日渐混乱和无序的现实时代,在这个职业操守与艺术良知日渐丧失和泯灭的危机时代,立身和养气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可贵了。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人品德行出了问题,再加上其艺术涵养的空乏薄弱,可以肯定地说,其本人及作品终究不会受到世人的待见,甚至为世人所诟病。——《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

43、纵观历史,无论是宋代的蔡京、秦桧,还是明代的严嵩,虽“爵位尊崇”且“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但却均遭到历史和人民的唾弃,其作品终究“湮没不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其人大节已亏,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这是由中国书画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艺术。其虽是艺术,但同时又包含在了中国哲学的大范畴之内,而中国哲学的核心恰恰又是伦理道德学说,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属性,也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优秀基因。所以谈到中国的书画艺术,一定要讲人品,讲涵养,它极为注重从艺者的德行修为,也素来和人品涵养有着不可拆分的关系,是结为一体的。——《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

44、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那些德不配位、德不配名的画家、艺术家,我们应该大胆地予以揭露、曝光和批评,使其深刻地意识到无品则不足以从艺,也不足以言艺,并使其重新换回,甚至重新塑造他们自身对艺术的那份尊重和虔诚之心。对于顽固卑劣、不思悔悟者,应坚决地、不留情面地予以封杀和淘汰,因为我们这个国度历来不缺少艺术家,我们只需要有高尚品行与深厚涵养的艺术家。因此对于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们,我们应该自觉地予以尊敬和爱戴,并发挥其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和鼓舞更多的人,去真正做到德艺双修。我想这对于纯净当今文化艺术环境,匡扶正义,遏制不良之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任其肆意妄为,恶性发展。这也算是具有良知的我们对当今社会的一份文化唤醒与艺术担当。——《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

45、对于传统的跪拜礼,有些朋友可能会表示反感,认为是封建残余、卑躬屈膝的表现,有损于人格和自尊。其实这种礼节的本身并没有对与错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谁行跪拜礼,行跪拜礼的目的是否干净和纯粹。因为在我国传统的礼仪中,跪拜礼是表示特别尊敬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的祖辈、父辈,或者是对自己特别尊敬爱戴的人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礼节。所以说,跪拜这种礼节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谁行跪拜礼,行跪拜礼的目的是否干净和纯粹。倘若主动地、心甘情愿地对自己心悦诚服且又十分值得爱戴敬重的人行跪拜礼,那么这一礼节便无可厚非,甚至会得到大家的积极欣赏和赞同。而相反,倘若对自己心底里不认可,于德于艺也均不值得去学习和称颂,而是出于其他目的或用意,心不甘情不愿地对其行跪拜礼,那么这一礼节便会遭人诟病。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对于跪拜者来说,还是对于受拜者来说,都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最起码的真诚和尊敬之心,虚情假意、空有其表的跪拜不仅会被人所不齿和笑话,就连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不堪,也会觉得承受不起。因此对于那些参与此类行为事件的双方书画家而言,这样的跪拜所贬低和折寿的只会是他们各自的人格操守、道德信誉,以及艺术生命。而这样的行为事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不容忽视的。——《艺术圈虚假的跪拜折寿了谁》

46、艺术需要独立和自由,不需要被“领导”、被“圈养”、被左右,应该与政治,特别是与行政、与官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职位的高低、头衔的大小与绘画水平的优劣并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关系。——《谈谁扭曲了画家的脊梁》

47、不论是作家、思想家,还是书家、画家,都像教师、医生、清洁工一样,都是一门职业,所以也都要遵守其应有的职业道德,也都要坚守其应有的社会担当。特别在国家日益昌盛的今天,画家们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沉浸在艺术的殿堂,弘扬经典,追求卓越,而不是将自己打扮成道貌岸然的虚伪的艺术家,以及一身铜臭味儿的市侩之人。否则当今画界真就好不起来了。——《谈谁扭曲了画家的脊梁》

48、举凡当公众批评某某知名人物时,总有些人会为他们极力辩护、开脱,说“明星”“大腕”等也是人,不能因为他们犯下一时或一丁点的错误就不依不饶、嘲笑挖苦,甚至抹黑他们,且会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以一眚掩大德”之类的古训和道理来论说。这些话听起来都对,但是要分由谁来讲。面对犯下的错误,如果由批评一方来说,从某种程度上看,便代表着一种原谅,但若由被批评一方来说,那就有推卸责任、回避问题的嫌疑了,性质完全不同。——《“明星”“大腕”更应接受公众批评》

49、作为“明星”“大腕”,包括一些关键岗位的负责人,首先应该学会自律,严于律己,而非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要尽可能地少犯错误,尤其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这不是有意刁难或吹毛求疵,而是对他们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况且既然享受了“明星”“大腕”等荣誉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和利益,那么就要为之付出和承担相应的东西,比如社会责任、榜样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总之,要对社会、对公众起到良好的、示范性的作用,而不是消极的、错误的引导。——《“明星”“大腕”更应接受公众批评》

50、务必清楚,影响力越大越不能任性,说话做事越要认真谨慎,要意识到你身上聚集着太多的目光,背负着太多有形或无形的责任。而公众对你的批评也好,指责也罢,很多时候是对你还寄予更高的期望,绝非嘲笑,更不是揭短或者抹黑。须知,任何人都没有嘲笑的资格,但却有批评的权利,只要你犯了错误,就理应接受大众的批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勇于承担、积极改过。我想若把这份态度真诚地呈现给公众,他们也不会像一些人所说的那么“胡搅蛮缠”“不依不饶”,怕就怕在你一脸傲慢且不思悔改,这就很难得到宽恕和原谅了。——《“明星”“大腕”更应接受公众批评》

编辑:邹沛霖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