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各地 > 正文

着眼全局 勇于开拓 积极推进西部调水

时间:2020-09-24 12:57:25 来源:华夏小康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的成就充分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任何客观事物总是在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亦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缺乏信心、求稳怕事的心态是倒退的、衰败的,必须一如既往地以积极心态开拓进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历史表明,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遵循科学规律,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和基本约束,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下图所示,图中将我国大致分为高海拔地区、坡度过大的地区、农业和人工建筑区以及荒漠化地区。受自然条件制约,我国目前的农业和城市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图中的绿色地区,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水源匹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空间;而高海拔地区、坡度较大的山区以及荒漠地区很难满足大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未来进一步寻求发展空间的角度来看,最具潜力的就是西北地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战略位置重要,但极其缺水,因而长期处于“未激活”状态。为此,我们提出了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丰沛水资源调往西北地区的西部调水方案。

 

西部调水方案包括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红延河、漠北河、春风河),可以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利用率很低的水资源调往广大的西北地区,依托干线和三条支线,可以有效地向西北地区未来的潜在需水目标供水。该方案设计年调水量600亿m3,干线全长5710km。虽然工程总量很大,却是由一个个现有工程技术能力范围内的基本工程“积木”连接而成的,可以分期分段和并行施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自然演化的特点,因此600亿m3的巨大调水量必然有一个逐步消纳的过程,不可能是盲目的、一蹴而就的。因此,总的来说,西部调水工程建设应坚持“分期分段、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先通后畅 ”的基本原则,从宏观角度和长远角度统筹规划。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对水土资源匹配性良好的优质发展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均面临着较大的供需矛盾。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都需要水土资源匹配性较好的优质发展空间。目前为止,我国土地平整、水土资源匹配性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各大平原区和大型绿洲区。比如,东北平原(35万km2)、华北平原(30万km2)、长江中下游平原(20万km2)、汾渭平原(7万km2)、河套平原(2.5万km2)、成都平原(1.9万km2)、珠江三角洲平原(1.1万km2)以及河西走廊绿洲(1.6万km2)和新疆绿洲(15.6万km2)等。我国现有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群就分布在这些区域。我国平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115万km2),远低于美国、欧洲、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

 

农业用地方面。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增长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生产依然面临水土资源紧缺和刚性需求巨大等基本问题。今年以来,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必须重视当今全球粮食供应面临的复杂局面,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既要节流、也要开源 ,尽力开发新的、可能的粮食生产基地。

建设用地方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建设用地面积始终保持快速增加的态势,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以占用耕地为主,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和土地资源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绘通报》相关研究,1980-2015年,我国建设用地总面积由12.2260万km2增加至19.2933万km2,增加量为7.0673万km2,增长率为57.8%。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35年间有5.4190万km2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扣除建设用地转为耕地的部分后,有4.9287万km2耕地净转为建设用地,二者分别占建设用地增加总量的76.7%和69.7%。在我国耕地资源宝贵的基本共识下,建设用地的增加仍然以占用耕地为主,表明适合我国农业和城市化发展的、水土资源匹配的优质国土空间十分紧缺并相互重叠。因此,进一步拓展优质发展空间对缓解资源环境制约、促进未来强劲发展意义重大。

土地平坦且水土资源匹配的优质地理空间是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潜在可开垦耕地也是潜在建设用地的基本范围。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本底水资源和潜在可开垦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严重错位,本底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严重。从水资源二级区的尺度来看,我国80%的水资源仅服务不到23%的潜在可开垦耕地。其中,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最多的7个区域中4个位于西部调水方案辐射的西北地区,分别为内蒙古高原内陆河区(潜在耕地面积47.6万km2),塔里木盆地荒漠区(潜在耕地面积38.4万km2),河西走廊内陆河区(潜在耕地面积33.2万km2),塔里木河源流区(潜在耕地面积28.8万km2),共148.0万km2,这些基本都是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目前(2015年),我国耕地面积总量为135.0万km2(20.25亿亩),因此,西北地区的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十分巨大,构成了尽最大可能向该区域调水的重要理由之一。

通过西部调水,可以尽最大可能提升西北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性,激发其发展潜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并在向西开放、合作的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未来我国粮食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而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未来中亚五国具备成为我国重要战略储备粮仓的潜力。中亚五国现有耕地面积32.4万km2(相当于我国的1/4),谷物单产仅相当于我国的27%或我国西北地区的32%。中亚五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未来如果与我国开展农业合作使单产达到我国平均水平,则其新增年产量可大幅改善我国目前的粮食进口来源。中亚五国与我国西北地区在农业领域有较好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具备很好的农业合作潜力。因此,从我国向西开放和向西发展的角度看,扩展西北地区发展空间、增大西北地区资金投入、提升西北地区的发展基础和内生动力将具有乘数效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土地资源逐步成为限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逐步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的提出表明水资源限制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最为关键的硬约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用地需求是刚性增长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在现有资源约束下节约用水、节约用地,提高用水、用地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从“开源”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大水土资源匹配性,激活我国地形条件较好的未利用土地,扩大可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增量,在新的、更好的水土资源条件下继续坚持“以水定产”的科学理念。“开源”和“节流”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短期内无法开源的情况下,节流是唯一的选项,而在任何时候,“开源”都应该是永远的选项,“开源”是人类社会开拓进取、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西北地区是我国最有潜力的新兴发展空间,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我国可调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通过西部调水沟通西南、惠及西北,将极大改善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极大改善西北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性,极大解决我国可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增量问题,极大拓展我国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大提高我国西北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地位,极大改善我国的整体发展格局和发展战略,为我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实质性贡献!

作者:高淦

编辑:邹沛霖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