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综合 > 正文

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时间:2022-03-10 11:39:51 来源:中国网浪潮新闻

2020年9月中国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也标志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期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规范。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以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等,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根据2021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全国碳市场2021年6月30前完成发电行业碳排放量核查工作,9月30日完成配额核定,盈余或不足部分企业可通过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12月31日前需完成清缴履约工作,其他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的核查数据报送工作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1年7月16日早上9点30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首批参加全国碳市场的为2225家电力企业,覆盖碳排放量约40亿吨。截止8月9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总量642万吨,累计成交总额3.24亿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指出,未来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最终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会超过70亿吨,而“十四五”期间,中国碳市场的碳价可能在每吨8美元至10美元左右;“十五五”期间,碳价可能进一步升至每吨15美元。未来碳市场潜力巨大。

2020年12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办,中企工培(北京)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2021年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视频研讨会,研究“十四五”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推动编制工业低碳行动方案。钢铁、建材、水泥、石油和化工、有色金属、纺织、造纸、汽车等重点行业协会,以及冶金工业规划院、社科院、赛迪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代表参加。各行业代表围绕产业结构、重点产品市场需求及进出口、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达峰路线图、达峰时间预测以及相应技术路径和政策措施建议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能否率先达峰,特别是重点行业能否提前达峰,将是我国兑现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关键。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定工业低碳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行业率先达峰。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双碳”不光是在承担国际义务,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碳和能源经济紧密相关,只要做到低碳和清洁生产,我们排放的污染物就会减少,能源也就更加可持续,经济将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所以“双碳”目标十分重要,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必须要有人才体系做支撑,在实现“双碳”背景下,企业要经历用能、工艺、市场、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综合性变革,这都对社会、对企业、对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预见,随着减排、集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目标逐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行业在未来10-15年内都会处在上升期阶段,双碳(碳达峰、碳中和)人才缺口巨大,碳排放、碳交易领域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编辑:news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