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中国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从地方到中央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

时间:2023-05-08 06:26:01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继北京等10省区市2019年5月先行先试、先后出台科普工作相关领域职称评审办法,并在7省市有近1900名科普工作者通过评审取得相应职称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近期也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加快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科协202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坤平介绍说,科普人员为公众与科学之间搭起理解的桥梁,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做出积极贡献。一些地方为推进科普队伍建设,近三年来纷纷开展科普工作相关领域的职称评审,取得较好效果,但是在中央单位层面此前还没有直接针对科普专业的职称评审,对于科学客观评价科普人员的品德、能力、业绩存在一定缺失,对科普人员的聘用、考核、晋升等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科协高度重视科普人员的职称评审问题,2022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同意中国科协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面向中央在京单位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为做好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客观、公正评价科普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国科协广泛开展调研座谈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

  2023年4月上旬,中国科协正式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自开放系统至5月4日,已有11家中央单位申请成为科普专业职称推荐单位,140余人在线填报职称评审表。中国科协欢迎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所属单位,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等在京中央单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各有关单位科普工作人员积极关注、申报。

  李坤平指出,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坚持评价标准、坚持分类评价和坚持遵循规律。其中,分类评价方面,结合科普工作实际,分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方向。科普研究方向着重评价科普理论研究学术影响力等;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着重评价科普原创能力和科普传播工作社会效益,将内容创作、展览展品、音频视频、动漫游戏、教材课程、活动赛事、讲座报告等纳入评审条件,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使评价工作更能体现科普工作特点、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

  同时,为更好体现科普工作特点和实际,借鉴有关地方经验将网络阅读量“10万+”的科普作品等同于发表论文;对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方向的论文要求适度降低。

  李坤平表示,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启动,是加快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也为各地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打造样板、提供推广模式。相信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开展,将有力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科普工作者将收获更多的职业归属感和获得感,成为进一步助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据悉,自2019年5月至今,北京等先行先试10省区市探索开展图书、文博、研究等系列的科学传播等相关专业职称评审。其中,北京、天津、山东、宁夏在图书资料系列设置科学传播专业,广西、新疆在文物博物系列设置科学传播专业,安徽、湖南、重庆在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设置科学传播专业,四川在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设置科学技术普及专业。截至目前,已有7省市组织开展相关职称评审工作,有近1900名科普工作者通过评审取得相应职称,科普专业能力得到认可。先行先试省市推行设置科普相关领域职称,对于构建全国范围内科普人才的分类评价标准、建立科普人才职称评价办法、推进科普专业职称制度的建立与健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另据科技部发布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意见的公告,《科普法(修改草案)》主要有七方面调整,其中新增并单独设立科普人员一章。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完)

编辑:黄韬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dzshbw@163.com联系电话:01057394474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合作加盟 | 投诉报料 | 人员查询 | 网站首页 | 搜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节假日除外) E-mail:857629325@qq.com 值班电话:133211585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11号 邮编:100045 京ICP备16000773号-1 百度统计